4.2億推動!社會情緒學習SEL為什麼是教育的根本
我們的教育體制裡,有兩件事應該成為根本:社會情緒學習(social-emotional learning, 簡稱SEL)和創傷知情照護(trauma-informed practices)。
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知道許多學生都曾受到童年逆境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簡稱ACEs)的影響,而正向的童年經驗可以抵銷部分創傷。社會情緒學習有辦法創造這些正向經驗。
此外,許多SEL 策略也和創傷知情照護相關的策略有相同之處。
每個孩子背後都有故事,這個主題在本書《SEL全方位實踐指南》會重複出現,我希望書中分享的資訊能有助於改寫其中某些故事,並為某些故事提供助力。
教育工作者要走的路很明確:建立師生關係,讓學生感受到愛,有歸屬感;教導同理心,讓學生覺得被了解,進而理解他人;讓學生能自我察覺,他們的感受才能被理解;幫助學生管控情緒,他們才能獲得並運用有利社會的技能;幫助學生培養社會覺察的技巧,這樣他們才知道如何與人互動;教導學生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他們才能和不同背景與文化的人一起合作和玩樂;最後,教導學生如何選擇,對於未來做出明智的決定。
每個孩子背後都有故事,我們要時時提醒自己這點。
我也有故事:成長過程中,我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無法適應環境(雖然我假裝很融入),更遑論有歸屬感。我一直遵守那些任何孩子都不該遵循的規矩:不能顯露情緒;絕對不能哭,不然媽媽就會離開你;千萬不要相信別人—尤其是男人(他們說謊不忠,還會一走了之)。
每6個成人就有1人一輩子經歷4次以上的ACEs(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我也是其中之一,我非常知道何謂「戰或逃」反應,當時我的身心健康岌岌可危。
分享這件事並非想博取同情,很多人有比我更糟的經驗。我家並不窮,雙親都在,食物衣著住所樣樣不缺。我會分享這件事,是因為有兩位老師拯救了我,她們讓我從孩提時代的沮喪和絕望中走出來,讓我意識到:
即使永遠不知道家裡會發生什麼事,
我也可以到學校這個值得依靠又正面的地方。
第一位是教一年級的波莉老師,她讓我提早到她那美麗溫馨的教室,讓我暢所欲言,她耐心傾聽,讚美我的作品,給我鼓勵;還有我五年級的威廉斯老師,她讓我覺得自己很重要、覺得自己足夠好,我會走上教職,毫無疑問就是她的緣故。
我希望讓學生感受到她曾帶給我的溫暖。她聆聽、關心,溫柔的擁抱、輕拍頭或肩膀,整天不時確認我們是否安好。這一路上,還有好幾個人也給了我正面影響,直到大學第一次憂鬱症發作前,我一直過得很好,但最終我也找到符合自己所需的協助。現在的我,過得很好。
但我擔心孩子們。
約翰. 麥迪納(John Medina, 2017)指出,在理想的條件下,現今人類可以活到115 至122 歲。也許這些條件包括:健康飲食和充分運動,但一定也包含:較低的壓力程度、正向的人際關係、家庭連結(無論是原生家庭或後來建立的家庭)、同理他人也感受到他人同理自己、有歸屬感,社會情緒學習可以解決上述所有情況。
此外,SEL 能提升學業表現,平均提高11%;增加適切的社會行為、改善學生態度、降低憂鬱和壓力(Durlak, Weissberg, Dymnicki, Taylor, & Schellinger, 2011)。
我從1992 年開始研究大腦,曾和教育界意見領袖兼作家艾瑞克.詹森(Eric Jensen)一起出差、受訓和對談,他教了我許多關於大腦的知識,也告訴我如何更深入探索。我的研究讓我找出大腦和社會情緒學習能力相關的連結,上述能力是由美國「學業與社會情緒學習協作組織」(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簡稱CASEL)提出,包含5個核心能力: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覺察、人際關係技巧和負責任的決定。
在閱讀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的暢銷書《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 2011)時,我們學到大腦有兩個思考系統。系統一是快速、自動、情緒化、潛意識的;系統二則緩慢、費力、有意識的。
當學生不假思索做出反應時,就是系統一在主導;而SEL 策略會教導學生在做出反應之前,先停下來運用系統二。
當學生需要在某種情況下做出反應時,我使用的策略之一就是問以下的問題:「你現在是在使用系統二,還是讓系統一主導呢?」學生越是練習深呼吸,並對情況或決定加以思考,他們就越有可能做出適當的反應。
從大腦結構到大腦化學物質,學習都是在情緒層面上進行的。
能覺察且調節情緒,才可以建立正向關係,成功解決問題,並做出負責任的決策。
了解大腦有助於師生運用啟動大腦適當區域的策略,且無論遇到什麼狀況,這些策略也都適用。
舉例來說,若學生知道心情沮喪會啟動「邊緣系統」(情緒腦),並阻斷思考腦和情緒腦之間的連結時,他們就會意識到在說話或行動之前,擁有並運用讓自己冷靜下來的策略有多麼重要。
找出哪些大腦結構和化學物質涉及之前提到的SEL 能力後,下一步就是要找到能以同樣方式啟動大腦的策略。本書的內容,就是在一一解釋這些策略:
一:建立師生關係
二:同理
三:自我覺察
四:自我管理
五:社會覺察
六:人際關係技巧
七:負責任的決策
八:形塑SEL 正向影響的關鍵—人
讓我們一起有意識地實踐SEL,成為影響孩子的那個大人。
(本文節錄自親子天下《SEL全方位實踐指南》,作者:瑪芮里.斯普格 ,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優惠方案:翻轉教育年訂+《SEL全方位實踐指南》=只要$649(39折)
單書購買連結:親子天下Shopping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