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廁所不要用黃光!浴廁馬桶「5大保命關鍵」揪出癌症救命線索全靠它

早安健康

更新於 08月01日04:00 • 發布於 07月31日04:00 • 新聞中心蔡經謙

年過40後,腸胃毛病愈來愈常見,大腸癌更有年輕化趨勢,根據國健署資料,台灣40至49歲族群的大腸癌發生率竟高於英、美、日、韓等國!為了及早發現異狀,國健署也放寬公費「糞便潛血檢查」的對象,45~74歲民眾每兩年就能免費篩檢一次。

這樣的政策調整,是因為不少案例真的讓人捏把冷汗。例如胃腸肝膽科醫師吳宗勤分享,一名做內視鏡檢查的患者,抽血時發現血紅素竟只剩2.2,不到正常值的1/5,讓他大吃一驚,原來,患者早已大出黑便兩個月,卻毫無警覺。

即早觀察排泄物掌握身體狀況超重要,有日本護理師資格的藥膳專家,「藥膳護理師惠子」(暫譯)提出廁所的5大關鍵問題,只要年過40歲一定要留意,避免自己錯過就醫黃金警訊。

1.大小便:觀察糞便顏色與尿液警訊,必要時拍照紀錄

上完廁所後多看一眼,因為尿液與糞便的顏色、氣味、泡泡等,都可能透露身體的異常狀況,甚至發現異常時,拿起手機拍一張照片紀錄,就醫時也可能成為醫師的參考依據之一。

例如,小便泡沫持續很久都沒消失,可能是因為腎臟受損導致的「泡泡尿」,或是尿液中糖分過高導致泡沫產生。又或是大便顏色不對勁,則可能是隱藏著以下疾病:

  • 綠色糞便:腸道菌群失衡、病毒或細菌感染、腸胃炎等。
  • 黑色糞便:上消化道出血的警訊,例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甚至是胃癌都是潛在疾病之一。
  • 鮮紅色糞便:痔瘡、肛裂等。
  • 暗紅色糞便:潰瘍性大腸炎、大腸直腸癌等。
  • 淺白、灰白色糞便:聽常是膽汁進入腸道的通道阻塞導致。膽結石、膽管癌、肝癌等為潛在疾病。

2. 照明:廁所燈光不要用昏暗黃光

黃光雖能營造溫馨、舒適的氛圍,幫助放鬆,但廁所盡量不要使用昏暗的黃光,以免容易誤判尿液和大便的顏色。例如肝膽功能出問題時,小便很可能出現「茶色尿」,這種變化甚至比皮膚黃疸還早發生,但在黃光照射下,茶色可能被判斷成淡黃色,長期下來增加延誤就醫的風險。建議廁所盡量選用明亮的白色光源、確保亮度足夠,才能更準確判斷排泄物真實異樣。

3. 沖水:手動沖水比自動沖水更好

自動沖水雖然乾淨省事很方便,但也可能讓你還沒來得及觀察便便,就此把關鍵線索沖走了!日本「藥膳護理師惠子」建議可以可以等觀察完排泄物再手動沖水,才能確保自己沒有錯過任何異常徵兆。

4.清潔用品:別因泡泡和香氣掩蓋健康警訊

市售泡泡型馬桶清潔劑或芳香劑雖方便,但泡沫會遮住排泄物外觀,香氣則會掩蓋應該注意的異味,這些其實都是疾病可能釋放的「警報」!建議避免使用會有大量泡沫、氣味過於濃烈的清潔產品,保持觀察的清晰度,才不會讓病症偷偷躲過眼睛。

5. 老舊馬桶:深色馬桶可能難看清血便或其他顏色

相信很多台灣人對老舊的酒紅色馬桶不陌生,當年也是台灣人家裡常見的風格,卻也容易讓警訊悄悄溜走。肝膽腸胃科醫師王威迪曾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一位60歲大姐先是站起身就頭暈、冒冷汗、想吐,抽血檢驗才發現血紅素竟然只有6點多,約是正常值一半,懷疑是缺鐵性貧血,開了鐵劑治療,怎料9個月症狀仍未改善。

直到某次,她在家人面前昏倒撞到頭,才終於接受腸胃鏡檢查,一照竟驚人發現是大腸癌末期,腫瘤塞住腸道還轉移到肝臟。然而患者始終沒有察覺任何排便異常,原來她家的馬桶是紅色的,看不出自己拉的是血便,直到住院用上白色馬桶,才首次看清紅色排泄物!

血便不只是大腸癌症狀,也可能是常到感染性疾病、上消化道潰瘍等多種疾病引起,如果一旦發現不對勁,別忘了要及時檢查早出病因,千萬別再錯過這些關鍵警訊,不要讓如廁環境成為健康破口!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廁所不要用黃光!浴廁馬桶「5大保命關鍵」揪出癌症救命線索全靠它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塑膠都能回收嗎?塑膠玩具、水果網袋怎麼丟?環保局揭不能回收的塑膠黑名單

健康2.0
02

眼睛也會過勞?醫示警 3 大症狀速就醫,避免視網膜病變難挽回

Heho健康
03

歌仔戲天后唐美雲60歲後還逆齡變瘦!3招讓體態氣色越來越年輕

早安健康
04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5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6

他早餐改喝這杯血糖藥減半!醫師一家人也喝綠拿鐵 父親高血脂改善了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