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長期吃胃藥會得胃癌?藥師:會!3招教你大砍90%致癌風險

早安健康

更新於 08月15日05:00 • 發布於 08月14日05:00 • 胡廷岳藥師

長期吃胃藥會胃癌嗎?根據2018年發表的全球癌症存活率監測指出,過去20年間,台灣胃癌存活率僅提升3%,遠落後於日本和韓國。但你知道嗎?真正讓我們罹患胃癌的主要病因的,並不是燒烤、泡麵、加工食品,而是潛伏在你胃裡、吃飯時還會互相傳染的「幽門螺旋桿菌」!更可怕的是,胃幽門桿菌感染所造成的胃癌,與台灣人「愛吃胃藥」、「療程沒做完」非常有關!

你家也有腸胃道癌症的病史?你們家常常在吃PPI胃藥?又或者你曾擔心自己的胃不好,常常在胃潰瘍嗎?這篇文章就讓減藥藥師胡廷岳帶你來聊聊:具體胃癌預防方法!

胃癌懶人包:加工食物、辣椒、燒烤不是主因!

「啊他們都是吃太多香腸炸雞啦!我都不吃那些東西」我家長輩總愛這樣說。確實加工食物與炸物容易讓人罹患癌症,但事實上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每10位胃癌患者,就有9位與幽門桿菌感染有關。更驚人的是,幽門桿菌感染者得到胃癌的機率,是沒感染者的10倍!

馬祖早在幾年前,實施過全國首例「根除幽門桿菌計畫」,結果胃癌發生率竟然直接下降 53%。這證明,只要好好把感染者揪出來、治療完成,胃癌根本是能預防的!

又根據衛福部的建議:胃癌多因人體胃部的黏膜細胞異常增生繁殖所致,主要起因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不斷引起胃部持續的慢性發炎,進而造成慢性胃炎或黏膜的癌前病變出現。

可惜,台灣多數民眾還停留在「藥就是毒,少吃最好」的錯誤觀念,忽略了幽門桿菌容易潛伏在胃黏膜裡、容易復發、復發了容易變成胃癌!想減少吃藥嗎?減藥藥師胡廷岳建議你怎麼做?

預防胃癌3招,避免胃癌成因!

1. 不要長期吃胃藥

無論是PPI胃藥、還是所謂傳統型的胃藥,其實胃藥的根本功用只有一個:「讓胃酸變得不酸」。說穿了,胃藥根本一點保護胃的功能都沒有。

常常台灣長輩去看個感冒、看個疼痛科,拿個止痛藥就一定要搭配一顆胃藥,不然心理面就會怪怪的。但沒想到,胃藥讓胃酸變得不酸,幽門桿菌就會趁機入侵。這就造成台灣人胃不好、吃胃藥、然後胃又更不好的惡性循環。

別長期吃胃藥,不但減藥,也能減少胃癌風險。避免吃更多藥!

2. 抗生素療程乖乖吃完

幽門桿菌治療,一般會搭配 2–3 種抗生素與制酸劑,療程通常持續 7–14 天。但臨床發現,很多人吃到第 5 天就覺得「症狀有改善」,然後就故意停藥,這導致幽門桿菌根本沒殺乾淨,過幾個月後馬上又復發,馬上又得吃一大堆藥。

要不然就是「幽門桿菌會在你沒感覺的情況下」,偷偷替你增加胃癌風險。對我來說,我的目標是減藥,我沒有必要讓你多吃多餘的藥。記住:吃完療程,確保根除幽門桿菌、就能降低胃癌機率。若擔心副作用,可先和醫師討論調整方案。

3. 公筷母匙,斷開傳染鏈

令人意外的是,胃癌竟然也與台灣人的飲食習慣有關。尤其,幽門桿菌是透過口水、餐具共食、親密接觸傳染。家人之間容易互相感染,因此家裡若有人有慢性胃炎、胃潰瘍或消化不良的症狀,公筷母匙、吃完抗生素療程、不要長期吃胃藥三件事,請務必完整落實。

長期吃胃藥會令人胃癌嗎?會的。但背後兇手其實是「胃幽門桿菌」。幽門桿菌早就有許多「吹一口氣、免抽血」就能檢查的方法,甚至幽門桿菌也有方便治療的手段(例如抗生素吃14天)。台灣人如果想避免90%的胃癌主要原因,其實可以很簡單。

剩下的10%,我們有機會、有空的時候,再想想怎麼處理就好。

本文獲得胡廷岳藥師授權刊載 原文、 「減藥藥師-胡廷岳」粉絲專頁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長期吃胃藥會得胃癌?藥師:會!3招教你大砍90%致癌風險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塑膠都能回收嗎?塑膠玩具、水果網袋怎麼丟?環保局揭不能回收的塑膠黑名單

健康2.0
02

眼睛也會過勞?醫示警 3 大症狀速就醫,避免視網膜病變難挽回

Heho健康
03

歌仔戲天后唐美雲60歲後還逆齡變瘦!3招讓體態氣色越來越年輕

早安健康
04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5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6

他早餐改喝這杯血糖藥減半!醫師一家人也喝綠拿鐵 父親高血脂改善了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