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價值投資3招 從容應對關稅戰
今年年初,市場氛圍一片樂觀之際,價值投資大師、橡樹資本創辦人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簡稱馬克斯)發表備忘錄《再議泡沫》(On Bubble Watch),警告美股「七巨頭」(Magnificent Seven)估值過高,暗示市場已處在泡沫邊緣,未來可能面臨大幅修正的風險。
沒想到,馬克斯一語成讖。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4月2日「解放日」上,宣布對主要貿易夥伴加徵「對等關稅」,引爆全球股災。台股也未能倖免,連假後短短3個交易日內大跌約3,907點,跌幅達18.34%,令投資人陷入恐慌。
「沒有人能預測市場的未來……但我們可以讓機率站在自己這邊。」馬克斯在著作中指出,掌握市場循環,可以幫助投資人衡量市場風險,並能適度切換攻守策略。尤其當市場過度樂觀,投資人往往缺乏風險意識時,大筆資金湧入風險資產,正是股市大幅修正、甚至崩盤的前兆。這次全球股市的崩跌,正是這種情況的真實寫照。
長期鑽研馬克斯的價值投資達人雷浩斯,憑著對市場週期的掌握,以及謹慎穩健的投資作風,多年來持續穩定獲利,在這場突如其來的關稅風暴中,得以全身而退,還因提早布局空單因應,累計已實現獲利約453萬元。
早在今年2月底,他研判市場景氣已達高峰,加上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政策反覆,加劇市場不確定性。自3月起,他以空單對沖多單加強避險。4月清明連假前,隨著危機感加劇,他果斷出清所有多單,此時,避險空單瞬間轉為投機空單。
在關稅戰出閘,全球股市崩跌的當下,雷浩斯陸續回補空單,成功獲利入袋。如今,他維持高現金水位,靜待市場底部浮現,伺機布局遭錯殺的潛力價值股。
市場週期是股市的先行指標
雷浩斯認為,投資人對上漲反應不足,對下跌反應過度,往往會追高殺低。因此,投資人的心理變化,以及市場景氣、產業變化、政經局勢等交互影響下的股市在超漲與超跌之間不斷循環,形成市場循環週期(詳見圖1)。
台股具有兩大特性:1.屬淺碟市場,規模較小,且與美股連動性高,特別是與科技股為主的費城半導體指數關聯最為密切;2.台積電(2330)在大盤中的權重逾35%,整體半導體類股總比重更超過40%,使得台股深受半導體的景氣循環影響。
回顧近6年的半導體產業景氣循環,呈現「兩高一低」的情形:2020年~2021年疫情封城、供應鏈斷鏈,推升晶片短缺與超額下單;2022年則因升息與通膨壓力,庫存過剩、景氣反轉;2023年~2024年AI(人工智慧)浪潮再度帶動需求熱潮。
雷浩斯認為,2025年雖仍有AI驅動半導體,但隨著過度下單的風險浮現,加上關稅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這次股市的大幅修正,提前反映了基本面的轉折。
「市場週期其實是股市的先行指標!」他認為,投資人若能掌握市場週期,不僅能提高投資勝率,更能在風險升溫時,提前部署防守,更能從容應對市場的波動。
不過,對於多數投資人而言,要掌握市場週期並不容易,因此,建議可輔以技術分析做判斷,當大盤指數利多不漲,出現「高點愈低、低點愈低」的情況,市場就有較高機率反轉,此時,投資人逐步提高現金比重,接著,當指數跌破季線時,一般投資人可將現金比重拉高至50%以上,以避免未來股價下殺的重大損失。
以2025年2月底為例,加權指數跌破季線後,3月底又再跌破整理區間,正式進入「高檔下殺」的初跌段(詳見圖2),有人持續加碼、有人選擇停損,投資人看法分歧,直到股災真正爆發,很多人才在懊悔沒有事前適度減碼,或是降低槓桿部位,錯失將損失降到最低的時機。
一向謹慎的雷浩斯,在投資之前總會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他明白,真正的風險往往是隱藏在市場過度樂觀的時刻,因此,在市場負面訊號尚未明朗前,就會預先部署防守策略,因應可能突如其來的劇烈波動。
擁有25年股齡的他,曾多次親歷台股腰斬的慘況。他警告,若關稅戰持續升溫,最終可能引發停滯性通膨,甚至演變為新一波金融風暴,屆時恐將進入真正的主跌段。
一旦市場進一步惡化,投資人將面臨極度悲觀的氛圍,企業訂單驟減、裁員潮湧現,景氣陷入低迷,股價也將探至低點,進入所謂的「末跌段」。
目前台股出現恐慌性下殺後,在川普暫緩對等關稅90天後暫時止跌,但在面對高度不確性時,投資人手中持股該如何因應?雷浩斯提出以下3招式,供投資人參考:
招式1》盤點持股組合、汰弱留強
若持有符合以下3點,且未使用槓桿的價值股,則無需因短期波動而恐慌:
1.高護城河
具備市場地位、技術門檻、品牌力的公司,具有高度競爭力,通常具備較高的毛利或定價權,如台積電。
2.穩健現金流
內需股的ROE(股東權益報酬率)為15%、自由現金流為正數的公司,代表公司賺錢效率較佳,且扣除營運所需的資本支出後,還能保留現金,遇到景氣逆風更能維持正常營運。
3.估值合理
整體市場估值修正時,當投資股價回到歷史低點,或具安全邊際的股票,將能降低投資風險,且可能有更高報酬。
反之,若手中持有以下類型的股票,就需要格外留意,甚至果斷出清:
1.依賴資本市場「輸血」維生的公司
如仍在燒錢階段的科技股或新創企業,尚未穩定獲利前,全靠外部資金,以及融資支撐營運。一旦景氣反轉、資金斷鏈,極可能撐不下去。
2.競爭力弱、缺乏護城河的企業
這類公司在市場中沒有明顯優勢,產品或服務不具差異化,面對激烈競爭時,往往最先被邊緣化,市占率逐漸流失,甚至遭淘汰出局。
3.高本益比、未穩定獲利的「夢想型」成長股
若公司本益比已超過50倍,卻遲遲看不到實質獲利,顯示基本面薄弱,極可能只是資金炒作的產物,一旦熱錢退潮,跌幅慘重。
招式2》預留足夠現金
當市場情緒轉為極度悲觀時,正是價值浮現的時機。從歷史經驗也可作印證:
1.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台股曾跌破4,000點以下,10年後重返萬點大關。
2.2020年疫情爆發時,台股一度跌至約8,500點,短短1年多後便創下逾1萬8,000點新高價。
因此,在大盤尚未明確落底前,應預留足夠現金,以因應下一波多頭機會來臨。建議投資人保留現有投資部位的20%~30%現金,才能在股價低估時,有資金進場撿便宜。
至於如何判斷市場是否落底,雷浩斯提供兩項簡單指標:
1.指數不再創新低。
2.站穩季線。
招式3》落底後的選股與布局原則
股市跌深,總讓人想要撿便宜,如何挑股?怎麼合理布局,而不是接刀子?雷浩斯有以下建議(詳見表1):
1.核心持股配置
首選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優質企業,如台積電,作為核心配置標的。
2.高殖利率價值股
挑選殖利率達6%以上的好公司,具備評價與穩定收益等優勢,也相對抗波動。
3.從權值股發掘好公司
可從元大台灣50(0050)成分股中篩選,排除易受景氣循環影響的產業(如金融、原物料等),聚焦於具有高ROE、穩定現金流,且自身理解度高的公司,以提升勝率。
4.防禦型個股作為防守配置
川普關稅政策搖擺不定,可從不受出口影響的民生必需股,挑選股價在低檔的個股,例如大統益(1232)、統一超(2912)、全家(5903)、上洋(6728)、中華電(2412)、台灣大(3045)等,這類具剛性需求的企業,未來在不景氣時,仍具穩定營運動能。
2方法篩選標的保持紀律操作進出場
當空頭市場來臨時,股價評價多半會大幅下調,因此,挑選標的時,盡量在評價相對低點時進場,以確保投資勝率。一般而言,可用本益比8倍~10倍作為評價標準,嚴謹一點,可用以下2方法做篩選:
方法1》參考歷史本益比
觀察該公司過去10年本益比區間,當估值接近歷史低點,或落在低檔25%區間時,為相對合理進場點。
方法2》使用DCF(現金流折現法)估值
若是具備財報與估值能力,可以評估未來10年現金流折現價值,確認股價是否具備足夠折扣。
當大盤持續下修,許多投資人見股價大跌,就誤以為是撿便宜的好時機,出手時卻缺乏資金控管,往往在半山腰就打光銀彈,反而錯過真正的抄底機會。
雷浩斯提醒,大盤跌深後容易出現反彈,再破底下殺,投資人更應事先規畫完整的分批進場策略,才能分散風險、保留資金彈性。
分批布局,可分為以下3批策略:
第1批:當殖利率達6%時,代表價值浮現,可先建立基本部位。
第2批:首批進場點再下跌20%,逢低加碼,不僅可避免抄底失誤,還能確保有足夠現金持續承接。
第3批:當整體投資組合轉為獲利,再做最後加碼,代表趨勢確立,而非逆勢加碼,才可避免不斷向下承接刀子。
保持紀律、克服恐懼,是長期投資的關鍵。「當你持有1家好公司,卻遇到股價下跌30%時怎麼辦?」雷浩斯的答案是:「什麼都不要做。」他強調,價值投資講求耐心與紀律,只要基本面未變,就不該因短期波動輕易出場。
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經說過:「如果未來10年無法交易,你還願意持有這家公司嗎?」長線投資人在買進前,應該著眼於企業本質與長遠未來,並且避免被眼前的短線情緒干擾。
面對劇烈修正與全球政經高度不確定的局勢,投資人無法預測市場反轉時點,但可掌握自身的資金與風險。正如巴菲特所言:「投資的第一原則是不要賠錢。」雷浩斯認為,投資並非追求最大報酬,最重要的是在空頭來臨前,做好防守,守住在多頭時賺到的資產,才能在下一輪行情回來時,擁有足夠銀彈,再度進場布局。
小檔案_雷浩斯
出生:1980年
學歷:師範學校
經歷:遊戲公司美術設計、電腦補習班教師
現職:專職投資人、投資講座教師
延伸閱讀
▶想要實現「階梯式財富上升」,學會股市空頭時有錢人的投資策略!
▶黃紅燈再亮!電力景氣燈號連4月揚升,AI、半導體題材仍熱絡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