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擬調降阿茲海默症新藥 Lecanemab 價格:新療法與健保財務的兩難
全球人口快速老化,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等神經退化性疾病已成為各國巨大挑戰。近年問世的阿茲海默症新藥 Lecanemab(樂意保)因獨特原理作用及卓越療效廣受矚目。但新藥如今面臨「性價比」爭議,日本厚生勞動省考慮調降定價,以減輕健保體系壓力。
傳統阿茲海默症藥物主要改善症狀,無法逆轉病程,而 Lecanemab 可清除大腦沉積的 β 類澱粉樣蛋白(Aβ,Amyloid-beta),此蛋白咸認為致病因子之一。臨床實驗顯示,Lecanemab 可減輕輕度認知障礙或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失智惡化的速度,平均延緩約 27% 認知功能衰退,無疑是阿茲海默症療法的大突破。
一年 300 萬日圓的藥價重擔
儘管 Lecanemab 為失智患者帶來無限希望,但每位病患每年高達 300 萬日圓(約新台幣 60 萬元)藥費也引起日本政府關注。日本中央社會保險醫療委員會(Central Social Insurance Medical Council)近日指出,Lecanemab「成本效益」(cost-effectiveness)相較傳統藥物略為偏低,建議價格應下調 15%,以反映與現有藥物的經濟效益差異。但降幅仍待審議,並考慮能否間接降低社會照護成本。
面對「性價比不高」質疑,研發 Lecanemab 的日本藥廠衛采公司(Eisai Co.)表達強烈異議。衛采成本效益分析模型,更完整納入 Lecanemab 長期減緩病程、改善患者與家屬生活品質、延緩進入機構照護等潛在效益。若僅從短期醫療支出來看,確實無法完全反映 Lecanemab 這類改變疾病自然進程藥物的真正價值,呼籲政府重新考量分析架構。
日本是全球高齡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失智人口幾十年內將持續上升。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65 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約 30%。若高價藥物(如 Lecanemab)大量納入健保給付,可能造成沉重財務壓力。另一方面,若不鼓勵創新藥物進入市場,則可能錯失改善病人生活品質與降低長照成本的契機。如何在創新與永續間取得平衡,已成為日本這高齡化社會的一大難題。
Lecanemab 價格爭議不只是日本問題
且 Lecanemab 在美國同樣面臨相似價格爭議,非營利機構臨床與經濟評估研究所(Institute for Clinical and Economic Review)也質疑性價比,並建議「合理價格範圍」介於 8,900~21,500 美元,遠低於原定價(約 26,500 美元)。將來 Lecanemab 進入更多國家,類似討論勢必更常出現。
Lecanemab 藥價爭議不只是新藥價格攻防戰,更反映當代醫療科技進步的挑戰,是患者健康希望與經濟壓力的交會點,也是我們如何照顧失智長者、善用公共資源的試金石。台灣同樣面臨人口快速老化及日益增加的失智病患,昂貴新藥陸續問世,健保制度是否有足夠準備?是否能在「保障病患權益」與「維持健保永續」間取得平衡?這些問題,都將成為我們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
(首圖來源:衛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