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處受損光電案場水域 環境部抽驗結果出爐
[NOWnews今日新聞] 針對嘉南地區受損光電案場的水域水質,環境部今(30)日說明7月28日會同地方環保局,再針對嘉義貴舍2、新庄、新塭等3處滯洪池案場再抽驗水質的抽驗結果,結果顯示並無異常,受損光電水域的水質無污染風險。
環境部於7月28日會同地方環保局,再針對嘉義貴舍2、新庄、新塭等3處滯洪池案場再抽驗水質。本次檢測原規劃中較關鍵的8項重金屬檢測(鎘、鉛、六價鉻、銅、鋅、錳、銀、鎳)外,滾動調整擴大增加銦、鉬、鋇、銻等4項。
嘉義28日受西南氣流影響,有降雨發生,現場有地表逕流及底泥擾動,水色偏黃且混濁,從12項監測結果顯示,鎘、六價鉻、銀、銦、鉬、銻等6項皆未檢出,其餘鉛、銅、鋅、鎳與前次檢驗結果相近,除錳數值因當地背景值本就偏高外,研判受暴雨沖刷,底泥擾動水質混濁導致測值波動變化,整體監測結果無異常,水中重金屬符合「地面水體分類及水質標準」中「保護人體健康相關環境基準」,其次銦、鉬、鋇、銻擴增結果亦遠低於飲用水水質標準,顯示,再抽驗受損光電的水域水質無污染環境風險情形。
環境部從主動檢測到持續監控緊盯水質變化,再抽驗顯示短期內破損的光電模組對案場水質尚無影響,且該滯洪池非飲用水源或養殖魚塭,對國人健康風險無任何關聯。未來本部除現地定期監督清除流程外,為確保環境風險安全,仍將持續兩週進行檢測一次。
環境部重申,光電板模組主要由鋁框、玻璃、EVA 膜與發電元件等組成,目前國內廠商的回收率高達92%,並非掩埋或焚燒去化,環境部正積極輔導能做到全生命週期循環,未來幾年國內處理量能尚足以因應。各界關注的災後受損太陽光電模組現地清除、去化處理、環境復原、以及大雨後病媒蚊防治工作等,環境部積極滾動監控抽驗列管案場,督促業者加速清理受損光電案場復原進度,確保環境安全無虞。
顯示全部
留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