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已經成為機會之都。」AI 智慧大工廠論壇邀集鴻海、AMD、所羅門、八拍子、杰倫智能解密以 AI 工業機器人與新全球佈局突圍市場的關鍵戰略
當全球局勢變動加劇、川普關稅政策反覆不定,如何重新思考生產基地配置以強化市場競爭力,成為台灣製造業當前的重要課題。由 TechOrange 科技報橘舉辦的「AI 智慧大工廠」系列論壇,在今日(6/25)再度前進高雄,邀請到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林廖嘉宏擔任致詞貴賓,以及鴻海研究院、AMD、所羅門、八拍子與杰倫智能科技等產業專家,共探借力 AI 工業機器人與新全球佈局策略走向「工廠世界化」的實戰經驗,掌握製造業轉型升級、突圍市場的關鍵戰略。
「今年台幣已經升值 12%,」科技報橘社長戴季全分析,台幣升值、少子化衝擊與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正為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儘管挑戰接連不斷,戴季全認為 AI、自動化與數位轉型等新科技,正為企業帶來創新契機,也讓高雄「已經成為機會之都」,不僅吸引科技巨頭深耕佈局,也吸引許多優秀人才進駐,讓人對這座城市的未來充滿期待。
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林廖嘉宏指出,高雄正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像是亞灣 2.0 不僅吸引超過 330 家企業進駐,更進一步打造為 IC 設計與 AI 研發的重要場域。另一方面,隨著台積電在高雄設廠,也帶動包含材料、封裝與設備等整體 IC 設計產業鏈發展,並與高雄既有金屬石化產業基礎深度結合。林廖嘉宏表示,未來高雄將持續推動產業、教育與生活環境升級,打造完整智慧製造與半導體創新生態系。
解密鴻海的 AI 轉型進程
在「從製造巨人到智慧巨擘:鴻海的 AI 轉型之路」演講中,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栗永徽強調,鴻海導入 AI 的核心價值在於提升生產力、降低成本與增加營收。栗永徽也說明,鴻海的 AI 轉型可以分為可視化與局部智能的「1.0 階段」,再到「2.0 階段」的人機協作與預測能力,以及「3.0 階段」的 AI 自主閉環控制,達到實現無人工廠的終極目標。
栗永徽分析,鴻海科技集團積極建設工廠數位孿生與模擬仿真、AI 工業質檢與 AI Agent 三大共性技術平台。「工廠數位孿生與模擬仿真平台」透過虛擬化優化生產流程與規劃,提高產能預測準確度並減少設備投入;「AI 工業質檢平台」可以應用在生產各環節,並運用深度學習演算法顯著提升質檢精確度,大幅減少人工復判的時間,更讓單人管理機台數從一台增加至十台。「AI Agent 平台」則是基於鴻海自主訓練的 FoxBrain 大型語言模型,使 AI Agent 具備自主感知、規劃、決策與執行能力,期待未來可以將錯誤率降至 1% 以下,同時實現全天候高效運作。
AMD 走向開放式架構,賦能在地化智慧製造
「現在 AI 的變革,就是從訓練到推理,從多模型到智慧代理,」AMD 資深業務協理黃偉喬在「AI,不只是雲端的事:AMD 如何賦能在地化智慧製造」演講中,指出 AI 部署正進入從「大型模型、雲端運算」轉向「在地化、多模態推理」的新階段。考量企業在資料隱私、算力成本、回應速度與模型客製化上的挑戰,AMD 除了提供涵蓋從資料中心到終端裝置的完整軟硬體解決方案,也積極推動在地 AI 生態的落地應用。
黃偉喬分析,AMD 現在已經協助多家製造業導入多模態知識檢索與 AOI 缺陷辨識系統,結合自監督學習與少量資料訓練,有效應對高變異、高精度的工業場景。同時,AMD 也導入本地化 AI PC 與 Edge AI 架構,讓筆電、工廠設備甚至手機都能具備 AI 推論能力。「AMD 很重要的策略,就是走向開放式架構,」黃偉喬強調,AMD 以開放平台策略為核心,支援 Hugging Face、LLaMA、Qwen 等主流開源模型,並與許多軟體與晶片合作夥伴共築 AI 生態體系。未來, AMD 也將持續與產業合作推動 AI 普及化,實現智慧製造與 AI 轉型。
Solomon AI 打造全方位賦能應用
「機器人到底可以做什麼?機器人不是取代人,而是取代人不想做的事情,」所羅門視覺事業處協理李佳運在「開啟你的 AR 視角 – Solomon AI 打造全方位賦能應用」演講中,說明所羅門致力開發擴增 AI 智慧解決方案 (Augmented AI Intelligent Solutions),並具備快速建模及多元裝置整合能力。李佳運強調,「Solomon AI」 運用準確度高的監督式學習 AI 模型,並能廣泛結合 AR 眼鏡、行動裝置、監控系統、無人機、AGV 及機器人等各式硬體設備,應用情境多元。
李佳運進一步舉例,在智慧工安與 ESGH 應用上,Solomon AI 能即時判斷操作人員在傳遞晶圓盒過程中,雙手是否符合安全規範,並串接監控系統以確保製程品質;在出貨與包裝線上,Solomon AI 可以自動檢查內容物、標籤、零組件與說明手冊是否齊全,有效提升出貨正確率與稽核效率。李佳運表示,所羅門已在全球累積超過 700 個實際導入案例,是業界少數能在客戶現場完成建模與即時辨識的 AI 技術供應商,並助力製造業真正落實 AI 賦能、減輕人力負擔、優化營運流程。
八拍子解析企業 AI 轉型實戰經驗
肆佳科技 CEO 、八拍子 CIO 王韋仁與八拍子業務副總石展丞以「企業邁入 AI 世代的有效第一步 – Rytass x Asgard 智慧工作站導入實戰」為主題,點出在 AI 時代,企業最常問的就是「AI 可以做什麼?」、「怎麼用 AI?」、「要用哪一種 AI?」。石展丞觀察,企業在導入 AI 時,普遍期待可以整合多種 AI 模型與 PDF、PPTX、API 等多元資料來源,更希望 AI 能無縫接軌內部系統及 Line、Slack 這一類主流工作平台。
面對企業的需求,八拍子與肆佳科技打造的「Asgard AI」提供 AutoRAG 智慧資料庫、Agent Flow 智慧流程排程、Multi-Deployment 多端部署三大核心,並以八拍子從數百專案累積而來的盤點、梳理、建立、修正、部署模式,進一步協助企業建立流程、快速修正與部署,並用「週」為單位打造專屬 AI 工作流程,快速解決客服、業務、財務、研發等部門的資料壓力,實現「試得快、改得快、隨處可用」的目標。目前 Asgard AI 已成功導入東台精機、生活市集等企業,推動各產業領域跨出 AI 轉型的第一步。
杰倫智能科技剖析製造業布局全球並保護關鍵資產的韌性管理策略
杰倫智能科技執行長特助楊建洲在「Domain Twin – 解密製造業布局全球並保護關鍵資產的韌性管理策略」演講中指出,AI 正快速演進,並從大型語言模型發展至多模態、推論模型與具任務導向和工具調用能力的 AI 代理人,更進一步發展出多代理人協作模式。楊建洲分析, Amazon、Google、Microsoft 等科技巨頭預計在 2025 年投入數百億美元於 AI 基礎建設,卻也同時出現中高層大規模裁員,反映 AI 已部分取代行政職能。
楊建洲強調,台灣製造業正面臨供應鏈重組、知識斷層、AI 落地瓶頸與韌性管理等挑戰。對此,杰倫智能科技特別推出 Domain Twin™ 協作平台,並整合預測型與生成式 AI,協助企業實現知識數位化與 AI 落地。「AI 轉型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文化變革問題,」楊建洲說明 AI 導入不是只關注在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保留原本 80% 的企業運作智慧,才能真正建構具韌性與智慧的工廠管理體系。
面對關稅變局催生的製造新局,AI 智慧大工廠論壇高雄場匯聚各界專家,共探借力 AI 工業機器人與新全球佈局策略走向「工廠世界化」的實戰經驗,並掌握製造業轉型升級、突圍市場的關鍵戰略。
(責任編輯:李昀蔚)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