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稅率差距不是台、日、韓三國出口競爭力的唯一標準
美國對等關稅計畫將在本月 7 日正式實施,雖然我國與美國政府的關稅談判仍在進行中,但是,行政院在 6 日由祕書長龔明鑫召開記者會說明目前關稅從 10% 變成 20% 的情況下,政府會提供對於工具機產業與塑膠製品產業,以及蝴蝶蘭、鬼頭刀等四類產業提供協助方案。
其中,蝴蝶蘭在美國的市占率為46%遠高於荷蘭在美國市占率40%,荷蘭面對的對等關稅稅率為15%低於我國將執行的稅率20%,我國鬼頭刀在美國的市占率為6%低於祕魯在美國市場占比42%與厄瓜多在美國的市場占比27%。從目前政府評估可能會受到衝擊的產業可以知道,政府仍是以我國對美國出口的主要產品來作為優先協助的考量。
討論對等關稅的影響前 應先了解產品間的差異程度
自川普公布台灣關稅為20%以來,國內對於台灣的關稅高於日、韓可能對於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影響已有許多討論,我國目前關稅稅率20%高於日本與韓國15%,必然會對於產業出口到美國市場的競爭力與獲利產生衝擊,這是無需爭論的。政府此次提出的方案也主要針對我國出口到美國的主要產品,然而,若進一步思考我國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台灣與不同國家的關稅差異對於台灣產品競爭力的影響有多大,則須進一步檢視我國產品與他國產品的品質、功能或價格相近性而定。
就與台灣產品差異大的國家而言,若台灣工具機與日本的工具機的功能差異極大且日本工具機的價格較高,此時,台灣即使與日本面臨相同關稅稅率,仍無法與日本廠商競爭,相反的,若與台灣工具機品質相近的其他國家關稅稅率較台灣高,則台灣廠商反而會因為較低的對等關稅稅率而得到好處,因此,以兩國關稅差距5%來作為台灣廠商無法跟日本廠商競爭的理由就較無說服力。
就與產品差異小的國家而言,若兩國廠商的產品差異極小,則台灣與在美市占率相近國的對等關稅只要有所差異,就可能導致我國產品在美國市場的占有率下滑,此時,政府就應該提供協助方案來維護我國廠商的競爭力。例如,我國蝴蝶蘭在美國的市占率為46%,這表示台灣蝴蝶蘭在美國市場極具競爭力,因此,面對市占率40%的荷蘭花卉產品,在荷蘭對等關稅稅率15%的情況下,政府確實有必要協助台灣的蝴蝶蘭業者維持其競爭力。
台、日、韓三國的出口結構有顯著差異
我國政府過去持續強調希望台灣的關稅可以與日本、南韓一樣或更低,但是,對於以「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為計算對等關稅主要依據的川普政府而言,以美國對我國貿易逆差高出日、韓許多來看,我國要獲得與日、韓相同水準的關稅稅率,是具有極大的挑戰的。更重要的是,根據2024年聯合國商品統計數據(United Nations COMTRADE database on international trade)顯示,南韓出口的前三大產品占比為電子零組件(31%)汽車(13%)與機械(12%),日本前三大產品占本為汽車(21%)、機械(18%)與電子零組件(14%),與我國2024年前兩大出口產品電子零組件占比(34.8%)與資通與視聽產品(27.9%)合計的出口比重已高達65.2%,換句話說,在台灣與日、韓的出口結構差異性是相當大的。
最後,在台灣與其他國家的出口結構、產品差異化程度均不相同的情況下,把台灣的關稅稅率與鄰近國家稅率進行比較,不無太大意義,兩國稅率的比較也容易變成政治語言,並不具有經濟意涵。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顯示全部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