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疱疹引爆中風、心肌梗塞風險!全台12縣市啟動疫苗補助,你該如何自保?
「皮蛇」不只讓人痛徹心扉,還可能悄悄牽動心腦血管,讓原本隱藏的疾病瞬間惡化。全台有哪些縣市啟動帶狀疱疹疫苗補助?
「當時我媽媽全身都在痛,卻找不到原因,而且還不知道該看哪一科,」金鐘視后賈靜雯在記者會上,提到家人感染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的經歷,仍難掩心疼。她指出,小時候奶奶也因「蛇纏腰」痛苦不堪,早年因醫療資訊傳播不易,甚至有「纏一圈會致命」的說法。
像這樣深受帶狀疱疹所苦的人不在少數。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監事、林口長庚醫院感染科醫師黃景泰說,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多數人小時候感染過水痘,病毒便潛伏在神經節內,隨著年齡增長或免疫力下降,便可能「復活」,順著神經纖維一路蔓延到皮膚表面,形成一條帶狀的水泡與紅疹。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李貽恒也指出,許多患者在發病初期身上還沒有水泡、僅感覺到疼痛,往往誤以為是其他疾病,等到皮疹出現才確診,卻已錯過黃金治療期。
「急性期的帶狀疱疹,疼痛往往比生孩子還痛,」黃景泰直言,許多病人因為劇痛輾轉求醫,但就算皮疹消退,仍可能留下長達數月、甚至數年的神經痛,這就是所謂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更嚴重的是,若病毒侵犯到眼睛,可能造成角膜潰瘍,甚至失明;若侵犯到中樞神經,則可能導致腦膜炎、腦炎,甚至危及生命。
由於帶狀疱疹帶來的不只是皮膚表面的痛,更會牽動深層健康風險。黃景泰提醒,對於免疫力低下的慢性病患者而言,帶狀疱疹的威脅不只在疼痛,還可能加重原有病情。舉例來說,糖尿病患者在感染後,血糖常更難控制,慢性腎臟病患者腎功能惡化的速度也可能加快,這些都會進一步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帶狀疱疹不是單一疾病,它常常是一個引爆點,」黃景泰指出,國內外研究皆已顯示,帶狀疱疹與心血管、腦血管疾病的相關性非常高,
「皮蛇」與心血管存在驚人雙向威脅
最新研究已證實,帶狀疱疹與心血管疾病之間存在「雙向關聯」。
帶狀疱疹提高心血管風險
1. 台灣研究顯示,帶狀疱疹患者1年內中風風險比一般人高31%。
<2. 美國研究發現,皮蛇發作1週內,年長者罹患心肌梗塞的風險增加68%。
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易得皮蛇
3. 台灣研究顯示,中風後1年內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是未中風者的25倍。
4. 美國研究指出,心血管病患得到皮蛇的風險,比一般人高34%。
李貽恒強調,雖然科學上尚難定義「因果關係」,但雙向關聯已被反覆證實。「這代表帶狀疱疹預防,對心血管病患而言,不再只是皮膚問題,而是關乎生命安全的重要課題。」
心血管病患應優先接種5大疫苗
為正面迎戰這項威脅,心臟學會與感染症醫學會共同研擬《心血管病患疫苗接種指引》,鎖定5種對心血管健康影響最大的疾病,建議病患優先接種疫苗:
1. 流感疫苗
2. 肺炎鏈球菌疫苗
3. 新冠肺炎疫苗
4.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疫苗
5. 帶狀疱疹疫苗
李貽恒說明,前3項為政府已大力推動的公費疫苗,而帶狀疱疹與RSV則因近年醫學證據顯示與心血管疾病高度相關,被正式納入建議清單。未來,心臟科醫師將依循此指引,提供病患更一致且具實證基礎的建議。
如何預防帶狀疱疹?生活習慣 + 疫苗雙管齊下降低風險
專家們一致強調,帶狀疱疹雖然無法根治,但可以透過健康生活習慣與疫苗接種,大幅降低風險。
1. 規律作息與適度運動:維持免疫力,減少病毒「復活」機會。
<2. 均衡飲食與控制慢性病:避免血糖、血壓、腎功能失衡,降低合併感染的可能。
3. 及早接種帶狀疱疹疫苗:特別是50歲以上族群與三高患者,可減少發病率,並降低後神經痛的風險。
賈靜雯在親身體會後,補充說道,「不要等到病發了才後悔,平常的小改變就是最好的保護。」她分享自己透過規律運動、控制飲食、保持良好睡眠來維持狀態,也鼓勵大家養成簡單卻持續的健康習慣。
「健康台灣」推動疫苗和增強健康意識須並進
在中央推動「健康台灣」政策下,疫苗是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支柱。李貽恒認為,可分3個層面推動:
1. 流感、肺炎鏈球菌與新冠疫苗是現階段必須持續推動的基礎防線,已能有效降低感染與併發症。
2. 帶狀疱疹疫苗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疫苗逐步納入成人疫苗策略,目前多由地方政府先行補助。
3. 「提升民眾健康意識」是關鍵,許多人忽視免費或有科學實證的疫苗,卻花大錢購買未經驗證的保健食品。唯有建立正確觀念並提高接種率,才能真正落實健康台灣。
12縣市帶狀疱疹疫苗補助一覽表
目前已有部分縣市著手推動帶狀疱疹疫苗補助,降低民眾自費壓力。包括:
台北市:2025年9月1日起,公費補助65歲以上(55歲以上原住民)低收、中低收入戶且重大傷病或愛滋感染者或脾臟缺損者,2劑全額公費施打。
新北市:65歲以上(55歲以上原住民)低收、中低收入戶且罹患免疫功能低下疾病、患有免疫缺乏症者(全身性自體免疫症候群等、先天或後天脾臟缺損、愛滋感染者近1年CD4<200、近1年診斷為白血病或惡性淋巴瘤患者、 洗腎患者、類風濕性關節炎、癌症),2劑全額公費施打。
桃園市:2025年7月1日起,凡符合3項條件的市民,包括年滿50歲、已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2024年完成流感疫苗與新冠疫苗接種者,為第1劑自費、第2劑補助;低收或中低收入戶,為2劑全額補助。
台南市:65歲以上低收、中低收入戶且罹患高風險慢性病者,2劑全額公費施打。
新竹縣竹北市:50歲以上定額補助3,800元,低收入族群補助4,800元。
新竹市:50歲以上定額補助2,000元。
嘉義市:50歲以上低收、中低收入戶,2劑全額公費施打。
嘉義縣:70歲以上低收、中低收入戶,2劑全額公費施打。
花蓮縣:50歲以上低收、中低收入戶,65歲以上(原住民55歲以上)具有慢性疾病長者,2劑全額公費施打。
澎湖縣:65歲以上、50歲以上低收及中低收入戶65歲以上,第1劑自費、第2劑補助4,000元;50歲以上低收及中低收入戶2劑免費施打。
連江縣:65歲以上或50至64歲高風險族群,有重大傷病註記或符合公告特殊疾病條件、B肝或C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脂肪肝者,2劑全額公費施打。
金門縣:65歲以上低收、中低收入戶,2劑全額公費施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