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暴走,老師該怎麼辦?普特同班教師必知的教學策略
特教生比例每年都在增加,一部分的主因是,大環境對特殊教育的概念較理解、鑑定工具相較過去更完備。然而,當班班都有特殊生,對普通班老師來說,就是一項困難的挑戰,修過幾門特教學分,不足以面對現場層出不窮的狀況:不同的個案學生、跟家長溝通、處理班級普特生人際衝突等。
融合教育實施下,班有特殊需求的孩子,班導師、科任老師究竟該怎麼應對?
本文綜整國小專輔教師菜桃老師、國小特教教師羊羊老師、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創辦人曲智鑛等領域專家,曾於翻轉教育Podcast節目《講台上不會說的事》、《教育Know-How》分享的實用內容,幫助老師掌握普特融合的班經策略、學生情緒行為問題應對、以及心態調適方法。
破解迷思:為什麼要「融合」?普特分開不是更好嗎?
融合教育推行多年,仍有許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一般生與特殊生不能維持分班上課,避免衝突發生、互相影響?
「沒有人是局外人」,曲智鑛說道,就算在學生時期將普特生隔離,未來彼此還是會在社會上共存。學校環境相對單純,能讓一般生與特殊生學習怎麼和彼此相處;而在學期間,也是特生培養情緒調節能力的重要階段。
菜桃老師表示,若一個孩子從國小到高中,都沒有養成情緒調節能力,以後出社會與人發生衝突時,「可能球棒就拿出來了。」
正因如此,曲智鑛深信,教育工作者是能影響社會環境的,「我常跟老師講,你班上有這樣的孩子,那是你唯一能夠影響他的機會。」
「雙向」班級經營法:引導普特生和諧相處
特生情緒暴走、與同學發生衝突,一般生就該默默忍受嗎?曲智鑛認為,若特生行為嚴重影響到他人,一味要求一般生包容,學生心裡也會不舒服。因此,除了輔導特殊生,也要讓一般生更理解特生的特質,「雙向」的班級經營,對雙方來說比較公平。
協助特生融入環境,羊羊老師會從兩大面向著手:提升特生能力、改變大環境觀念,兩者缺一不可,且必須同時並進。除了在資源班幫特生上課,必要時,羊羊老師也會進到普通班,從旁協助特生。同時,也會設計課堂活動,帶一般生認識特生的特質、學習怎麼跟特生相處。
學生出現爆發性情緒行為,老師該怎麼應對?
菜桃老師分析,每一個情緒行為的現象,都受到以下三種因素的影響:
- 生理因素:大腦功能的發展
- 心理因素:包含口語表達、問題解決或是情緒調節的能力
- 社會因素:原生的家庭經驗、後天的貴人經驗
對於這些孩子來說,自己當下的情緒、行為反應很難掌握,並不是他們故意或願意的。大人能夠一起努力協助的部分,就是心理與社會因素。
然而,依舊有生理因素的限制,讓孩子無法在短時間內有很大的改變。倘若老師以正常的發展路徑,來看待這些孩子的成長,可能會覺得不見成效,進而感到壓力、挫敗。
調整學習目標,陪伴孩子累積情緒調節經驗
「其實容易出現爆發性情緒的孩子,大部分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可能都缺乏一個安全的大人,陪著他們一起調節這些很難受的感覺。」
菜桃老師表示,學校有許多學習目標,如課業、人際社交、團體規則適應等。但是對這些孩子來說,最重要的目標,是在這個年紀、年級,累積情緒調節的經驗。當他養成自我調節能力後,就比較能因應學業學習、團體規則適應的課題。
從不同策略中,找到適合自己教學風格的應對方法
老師是不是都要學會一套完整的系統,才能足以應對課堂上,隨時可能出現的情緒行為問題?菜桃老師認為,每個老師都有不同的特質,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特質、好操作的方法。
舉例來說,有些孩子焦慮的來源,是當他已經發脾氣的時候,一旁有同學吃瓜、議論,這時,若老師本身是比較能用溫和口氣跟孩子說話的風格,就可以第一時間先去關心這個孩子,先跟他建立關係連結。
反之,若老師平時的作風是學生又敬又怕的類型,建議事發第一時間,可以先去止住班上其他同學的議論,當其他人不那麼注意這個孩子,他的情緒就比較能緩和下來。
想知道更多適合自己的情緒行為應對策略?都在最新課程》融合教育班經實戰攻略
羊羊老師與菜桃老師,將在翻轉教育最新直播線上課程《融合教育班經實戰攻略》中,分享提升普特學生融合的教學與引導、爆發性情緒行為降溫的技術菜單等實務方法,破解融合教育班級經營關鍵難題!(看更多課程資訊)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