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賣4天、每天只開3小時!90年油條老店「熊記」鐵門還沒開就排爆 全台各大寺廟都向這家店訂製手工鼓 這些新莊老店為何選擇加入改造計畫?
蘇芳禾
圖片 蘇芳禾攝影、新北市青年局提供、甦活創意管理顧問公司提供 提供
300多年前,新莊曾是北台灣重要的米穀集中地與輸出福建的主要港口,當時有「一府、二鹿、三新莊」之稱,各種店舖、寺廟林立,商貿繁盛一時。 老街上,藏著全台最頂尖的手工鼓藝工坊「响仁和」,是優人神鼓、朱宗慶打擊樂團、佛光山、法鼓山、保安宮、孔廟等各大廟宇與表演團體指定訂製的國寶級鼓藝品牌;街角飄出香氣的傳統燒餅油條店,更是一間傳承近百年的早餐老店,讓這條老街不只是味道撩人,更蘊藏深厚的歷史記憶與時代精神。 然而隨著商圈轉移、交通動線改變與消費習慣轉變,新莊老街人潮不若以往。如何活化歷史空間、重塑在地魅力,已成為地方政府與在地社群的重要課題。 這一次,新北市政府跨局處聯手輔導5家老街店家「响仁和」、「熊記燒餅油條」、「新樁牛」、「晉義蔘藥行」與「WASHWISE聰明洗」。 從品牌重塑到空間改造,他們為何選擇加入?這場改造又如何為廟街點亮年輕活力,吸引更多人重返老街?
全手工製作 一天只賣3小時的百年排隊早餐店
9點來到一週只經營4天,每天只開3小時,有著近百年歷史的新莊老店「熊記燒餅油條」,熱門商品勁麻花和雙胞胎早已全部賣光,這間鐵門還沒拉開就排隊排爆的老店,為何願意參與店家改造?
「知道我們是全手工製作的顧客其實不多。」第四代接班人高筠婷透露,自己加入店舖已經四、五年,但大部分仍只能負責外場工作,最近可以開始學切麵糰,就是因為家族對於產品的堅持。
▲ 熊記燒餅油條一天只營業3小時,早上6時30分開始大排長龍。圖/蘇芳禾攝
每一項產品從麵粉、揉麵團開始製作,這些都需要數十年的經驗來判斷,這也是熊記每週只營業3天,每天只賣3小時,每種商品都限量銷售的原因,「麵製品都需要很長的發酵時間。」
「長輩們比較憨厚,不太知道要怎麼樣宣傳熊記特別的地方。加上新莊廟街平常日的人潮也不如從前,我們的顧客主地多是新莊在地人,也有一些是看部落客介紹來的年輕人。」高筠婷靦腆的笑著說,希望他們家認真傳承堅持下來的味道,可以透過這次的店家改造,介紹給更多年輕族群知道。
與一般常見細長且外酥內薄的油條不同,熊記的油條比較短胖且口感扎實,不過招牌的油條、燒餅、花生湯製作特色卻未能被充分凸顯,原本的店面也和一般傳統早餐店類似。
在和改造團隊討論後,品牌定位「老字號厚式燒餅油條」以「厚式」凸顯差異,另為特色產品取名,如「厚油條」、「勁麻花」、「阿嬤花生湯」等。店門口也以起家地老照片與廟街過往「壓艙石」圖騰妝點,訴說超過90年的老字號故事。
▲ 熊記產品的製作過程非常費工,從揉麵、發酵到油炸都需要師傅多年的經驗來判斷,無法大量生產。圖/蘇芳禾攝
老街人潮不如以往 原因包括這些
大多數人只聽說「一府、二鹿、三艋舺」,但實際上,新莊發展比艋舺更早,在300多年前,曾是北台灣重要的米穀集中地與輸出福建的主要港口,當時有「一府、二鹿、三新莊」之稱。
新莊老街上有300多年歷史的慈祐宮,是新莊地區最古老的廟宇,舊稱新莊天后宮,被列為新北市文化資產。根據客家傳統建築影像數位典藏網資料,該廟也是台北地區僅次於關渡宮的第二古老媽祖廟,對面即是當時最繁榮興盛的大嵙崁溪(今大漢溪)貿易港口。
過去街道內廟宇林立、老店雲集,讓老街又有「新莊廟街」、「五十六坎(店)」之稱,有「千帆林立新莊港,市肆聚千家煙火」的美名。
但隨著商圈轉移、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改變與交通動線變遷,老街人潮不如以往。近年來,活化歷史空間、重塑在地魅力,為老街商家導入新世代消費人潮,已成地方政府與在地社群的共同課題。
▲ 新莊慈祐宮是台北地區僅次於關渡宮的第二古老媽祖廟。圖/新莊慈祐宮官網
膠囊工作站工作空間 引入年輕族群
媽祖廟前,是歷史悠久的新莊第一公有零售市場,為活化老市場的閒置空間,新北市政府青年局與共享空間品牌Happ.小樹屋合作,在市場2樓打造「新北青創新莊膠囊工作站」。
透過鄰近新莊捷運站的便利性、舒適的環境,以及市價6折的優惠價格,吸引許多創業者、年輕族群進駐使用共享空間,開幕14個月以來,每月付費使用已經達到10000分鐘(收費方式)。
而青年局也打鐵趁熱,在這個地點推出全新音樂展演《新新常》膠囊小專場,以當代青年生活樣貌為靈感,融合在地街區氛圍與LIVE HOUSE表演,規劃嘻哈、Lo-fi、復古KTV、木吉他、不插電等多元風格演出,藉由音樂,讓更多不同客群走進老街。
在老街中,不少老店舖的年輕接班人也想透過改造來接觸更多客群,市府找來成功改造小王煮瓜、兩喜號、源竹隆香等大稻埕、萬華地區案例的人文品牌甦活創意管理顧問公司,用短短幾個月時間,翻轉五個示範店家「响仁和」、「熊記燒餅油條」、「新樁牛」、「晉義蔘藥行」及「WASHWISE聰明洗」。
不只是把logo和視覺重新設計,改造團隊還透過品牌重塑、空間改造和營運優化,多管齊下,在保留、凸顯傳統精神之餘,逐步為老廟街商圈注入新元素。
▲ 膠囊工作站有多種人數的膠囊工作室和收費方式,最低1分鐘僅需要1元。圖/蘇芳禾攝
優人神鼓、朱宗慶、佛光山都指明要「它」 「响仁和」盼廟街共存榮
「我們所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技術保存。但技術再好,我們還是會沒落。」享譽國際的「响仁和」鼓藝工坊,第二代傳人王錫坤2010年獲文建會登錄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被列入「人間國寶」。第三代傳人王藤,對於傳統技藝的保存有著很強的使命感。
「响仁和」是國內頂尖的手工製鼓工坊,台灣各大廟宇和表演團體,如優人神鼓、朱宗慶打擊樂團、漢唐樂府,佛光山、法鼓山、保安宮及孔廟都是响仁和客戶,甚至還有來自日本、美國、印度、歐洲的訂單,在國內外都享有盛名,但是從王藤的解說中,也道出响仁和和其他新莊老店潛在的困境。
「我們在業內很出名,但一般民眾對我們很陌生,如果只在專業領域被大家知道,這門技術一定會慢慢凋零。」王藤直言,這次改造就是希望能讓他們的品牌,也被一般民眾熟知。
▲ 「响仁和」第二代傳人王錫坤(右)正在指導年輕師傅製鼓。圖/蘇芳禾攝
位於新莊中正路的鼓廠,隔壁還設有「鼓事館」,不僅展示著三代鼓藝世家的經典之作,也典藏了多件見證台灣歷史的鼓文物。
鼓事館的「鎮館之寶」是已經高齡90歲的「龍鳳紋花草彩繪廟鼓」,由創辦人阿塗師製作,曾在地方大廟的鼓樓歷經近70年的歲月,退休後移至响仁和鼓事館收藏。無須敲擊,只要將耳朵貼近鼓面,就能聽見嗡嗡微響,像是遠方的鼓聲或海浪聲。功能是用來警惕晚輩們技藝上要保持謙遜,並持續精進。
王藤說,原本文化館(鼓事館)比較像是倉庫或雜貨間,堆放著300多件文物,他們有空時才會出來講解。經過這次的專案,重新改造門面、空間、燈光營造,能夠讓參觀者一眼就看到重點,也能透過QRcode近一步了解藏品歷史,很多過去曾經到訪的人也對於這次的改造感到非常驚艷。
▲ 原本的陳列方式較像是倉庫。圖/新北市青年局
「老街是命運共同體,沒辦法介紹好的內容給更多人認識時,其實是有點沮喪。」
响仁和的泰山工廠1年前才經歷祝融之災,大火燒光師傅多年心血和創辦人的重要作品,响仁和蒙受重大損失,仍心繫老街的整體發展。
改造團隊也透露,王藤是這次改造專案的關鍵推手,不僅主動投入門面升級,還幫忙溝通、說服更多在地老店加入改造計劃,希望串連整條老街的力量,帶動整個商圈共存、共榮,把老的文化保留下來,而且有新的商機,更能永續發展。
▲响仁和第三代傳人王藤介紹藏品和展售商品。圖/蘇芳禾攝
▲ 改造後陳列方式化繁為簡,並透過燈光來營造氛圍、強化重點和動線。圖為鎮館之寶「龍鳳紋花草彩繪廟鼓」,無須敲擊,只要將耳朵貼近鼓面,就能聽見嗡嗡微響。圖/蘇芳禾攝
走出傳統中藥房 晉義參藥行盼成輕鬆生活提案
也有老店早早開始力求轉型,成立已20多年的晉義參藥行,從創業起就主打以新鮮藥材加以古方炮製,提供顧客高品質中藥材。幾年前學行銷的女兒吳莉蓁返家後,重新設計Logo與包裝,貼心依「茶湯顏色深淺」設計出不同標貼和包裝,讓所有購買的客人都能簡單、無腦熬出最好的味道,並且在線上經營網購。
在這樣的基礎上,改造團隊進一步改造門面,並且提煉出晉義參藥行的特色,透過更繽紛的色系,呼應以深淺色調標示湯底的用心。
臨街的櫥窗則是改掉原本的藥品、藥罐陳列,改用黃酒蒸製的蒸籠、中藥材來做創意展示;貨架部分則是透過木色整理箱等小巧思,讓原本的白色鐵架搖身一變,成為木質風的陳列架,也呼應整間店的草本調色。
「傳統沒有被丟下。」吳莉蓁說,像是熟地、川芎、當歸等藥材,仍然用黃酒古法慢蒸,只是現在有了更多現代工具的輔助,幫助守住品質,同時讓每個步驟更穩定、更有效率。
透過這次改造,晉義希望自己不只是一間藥行,而能轉變成生活方式的提案,也期盼中藥不再是遙遠的學問,或是給人黑黑暗暗的印象,而是能走出傳統藥房,成為大家都能輕鬆接觸的健康選項。
▲ 晉義參藥行臨街的櫥窗改掉原本的藥品、藥罐陳列,改用黃酒蒸製的蒸籠、中藥材創意展佈。圖/新北市青年局提供
更多今周刊文章
企業界第一槍!徐重仁表態挺大罷免,籲「守護台灣民主最後防線」,批在野黨不以國家利益為依歸
65歲終於存到1400萬退休金,卻是我此生最懊悔的事!不買車不買房、連冷氣都捨不得吹…阿伯血淚告白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