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創 Moonshot AI 釋出 Kimi K2 模型,以開源作為科技戰略武器
獲得阿里巴巴投資的中國 AI 新創公司 Moonshot AI(月之暗面)於 7 月 11 日正式發布新一代開源大型語言模型「Kimi K2」,擁有 1 兆參數,並強調在兩個基準測試中,Kimi K2 已超越 Claude Opus 4,此外整體性能也優於 OpenAI 的 GPT-4.1,特別是在以編碼為主的任務上。
Moonshot AI 此次發布的 Kimi K2 模型提供 Kimi-K2-Base 與 Kimi-K2-Instruct 兩種版本,分別對應不同需求的應用場景:Base 版本適合研究人員進行微調與再訓練;Instruct 版本則已預先訓練完成並經指令調校,可用於大多數問答與 Agent 任務,顯著降低部署門檻。
Kimi K2 亮點:低成本、高效率
Kimi K2 採用了 Mixture-of-Experts(MoE)架構,具備總計 1 兆參數的龐大模型規模,但每次推理時僅啟用其中約 320 億參數。這種設計可以大幅降低計算能源消耗,同時保留模型在多任務處理上的靈活性與效能,優化運算效率與性能表現。
在價格策略上,Moonshot AI 採取極具競爭力的定價模式。根據Moonshot AI 官方資訊,Kimi K2 的計價方式為每百萬輸入 Token 0.15 美元、輸出 Token 2.5 美元,遠低於 OpenAI GPT-4 與 Claude Opus 4 等模型。這樣的低價策略,不只對預算有限或需要大規模佈署 AI 的用戶極具吸引力,更是中國試圖透過開源與定價策略爭取全球 AI 模型話語權的重要布局之一。
對外:中國透過開源策略回應美國 AI 封鎖
Kimi K2 的推出不僅是一項技術層面的突破,更代表中國與美國科技角力下的戰略選擇:透過開源重建全球科技影響力。Moonshot AI 選擇以開源形式公開模型權重與使用授權,意圖打破技術封鎖的框架,同時深化中國在全球科技體系中的參與度。
過去一年,阿里巴巴、騰訊、百度、DeepSeek 等中國科技巨頭相繼開源大型語言模型,與 OpenAI 和 Google 至今仍將其最先進的 AI 模型保持封閉的狀態形成對比。這一連串開源行動,試圖讓中國在全球市場中贏得開發者社群的信任與能見度,並以「開放、透明」作為與美國 AI 巨頭抗衡的策略。
對內:Kimi K2 能否重振 Moonshot AI?
Moonshot AI 在 2024 年曾因推出具有長文本分析和 AI 搜尋功能的 Kimi 模型迅速走紅,進而吸引大量用戶關注。然而隨著 DeepSeek 推出具備高度性價比的開源模型,根據追蹤 AI 產品的中國網站 aicpb.com 調查,Moonshot AI 的 Kimi 應用程式從 2024 年 8 月在月活躍用戶中排名第三,到 2025 年 6 月已下滑至第七名。
在這樣的背景下,Moonshot AI 能否透過 Kimi K2 重新獲得用戶青睞並重振本土市占,進一步在國際開源浪潮中佔據一席之地,將成為觀察中國 AI 模型走向全球化的關鍵指標。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