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關稅高於日韓! 台廠「汽車零組件、機械設備」陷劣勢
川普對台產品從課徵32%降到20%,但也比競爭對手日本跟韓國的15%來的重,台灣出口恐怕陷入不利,尤其汽車零件、機械設備等產業,與日韓出口重疊高,轉單壓力升溫。
美國向台灣課徵20%關稅,相較日韓是15%,中間有5%的成本落差,台廠確實有可能會受到影響,特別像是汽車的零組件,以及機械的工業設備,價格恐怕失去優勢。
國內汽車零件廠商如今也被捲入這波關稅戰,包括底盤、懸吊、剎車系統,以及車門、車燈、感測器等,等於從台灣出口到美國的成本比日韓高,台廠將被迫面對轉單潮壓力。
中經院國際經濟研究員戴志言:「這些行業其實基本上都是中小企業為主,那我們的機械產業有幾個比較有名的國際品牌,像是自行車其實也是列在這一個環節裡。」
而台灣機械製造重鎮就在台中,當地很多中小企業恐怕都挫在等,因為利潤本來就不高,現在多出5%的額外成本,直接壓縮獲利空間。中經院國際經濟研究員戴志言:「日本的話現在看起來就是說,機械產業,我們過去一直都是纏鬥很強,但是他們品質比較好,但是以前比較貴,那現在的匯率的問題上,看起來他們的售價已經跟我們差不多。」
但除了汽車零組件,根據財政部113年對美進出口貿易統計細項顯示,台美出口總額達1113.7億美元,出口排名第一的就是自動資料處理機及其手提電腦等,高達514.94億美元,其次是鋼鐵製螺絲螺栓19.42億,手機及網通產品也有超過12億美元,要是這些產品跟日韓出口項目高度重疊,像是筆記型電腦這類大宗品項,恐怕也難逃轉廠浪潮。
中經院國際經濟研究員戴志言:「在台灣生產跟在東南亞的某些地方生產,可能有15%的稅率優惠,或者是說在其他地方,會不會有同樣比較低的稅率好處。」
川普這一季關稅政策牽動全球供應鏈布局,即便政府強調還有談判間,但眼前的20%關稅,國內產業面臨挑戰,台灣怎麼把危機化為轉機,也成為關鍵。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