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李連杰證實切頸部腫瘤看淡生死!脖子腫塊良性還是惡性4特徵這樣看

早安健康

更新於 09月03日04:00 • 發布於 09月02日04:00 • 新聞中心吳旻珊

香港武打影星李連杰先前傳出住院消息,但並未透露實際病情,僅說是「硬體出了點問題,返廠維修一下」,近日他親自拍片說明,原來是生日當天照鏡子,意外發現頸部有個小腫塊,再加上摸起來硬硬的、吃了消炎藥仍沒有改善,在醫生建議下到大醫院照超音波、電腦斷層及細針穿刺活檢,所幸切片檢查後確認是良性腫瘤,對身體並無大礙。

自從2013年起,李連杰就飽受甲狀腺亢進所苦,這次突發頸部腫塊,讓不少粉絲及親友擔憂,然而李連杰態度豁達,「假如不是良性的,那就面對,甚至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一,意外在手術台上走了,也有可能,什麼都要去面對。」

頸部出現腫塊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淋巴腺發炎、甲狀腺結節等,都可能形成腫塊,據國泰醫院的衛教資訊指出,3公分以上的頸部腫瘤中,約有80%屬於惡性腫瘤,其中又有80%是從其他頭頸部的原發病灶轉移而來,若能留意幾個常見的頸部腫塊警訊,就有機會及早發現治療。

為什麼脖子會凸一塊、腫一包?頸部腫塊常見3類型原因解析

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頸部腫塊,全民健康基金會的文章表示,頸部腫塊的原因能簡單分為免疫力差就會出現的「先天性腫塊」、細菌、病毒感染引發的「炎症性腫塊」,還有癌症轉移造成的「腫瘤性腫塊」,因此就算頸部出現腫塊也不用太緊張,並不代表一定是惡性腫瘤。

  • 先天性腫塊

好發於兒童身上、多為良性囊腫,平時摸不到也看不到,但要是免疫力變差、頸部腫塊就可能會冒出來,基本上不會變成惡性腫瘤,且通常會隨著年齡而消失,若沒有症狀,也沒有影響生活品質的話,並不需要急著動手術。

  • 炎症性腫塊

當青壯年感染細菌、病毒等病原菌時,就會引起頸部淋巴腺發炎、形成腫塊,尤其是感冒、牙周病或免疫力低下時,就會造成頸部腫大、引起疼痛、發燒、吞嚥和呼吸困難等症狀,必要時搭配抗生素治療,只需要休息1~3個月腫塊就會自行消失。

  • 腫瘤性腫塊

頸部腫瘤可能是良性、也有惡性的機率,例如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癌、唾液腺癌。,除了少部分屬於原發性的癌症,也可能是從其他頭頸部轉移而來的惡性腫瘤,例如鼻咽癌、口腔癌或是咽喉癌轉移而來,因此40歲以上發現頸部腫塊的患者應特別留意、密切追蹤,過程中若出現明顯變化或懷疑惡性病變,宜提高警覺。

怎樣的腫塊要懷疑病變?4種惡性腫瘤警訊早點檢查早安心

頭頸部的癌症並不罕見,每年約有8,000名頭頸癌患者,所幸早期發現並治療,頭頸癌的5年存活率可高達8成,再加上頸部出現腫塊時,視覺上和觸覺上相對明顯,也就是比較容易「肉眼」看出不尋常、「徒手」摸到異狀,像是這次李連杰就是靠「自摸」發現頸部腫塊,因此,一般來說如果發現以下徵兆任何一項,就別放任不管,還是早點檢查為佳:

  • 觸感:脖子腫塊較硬,且不能位移。
  • 大小:脖子腫塊長度超過2公分。
  • 皮膚:皮膚表面出現破皮或潰瘍等異常狀況。
  • 其他異常:脖子腫塊同側的耳朵,感到疼痛、耳鳴、聽力減弱。

根據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衛教資料,若發現脖子出現腫塊,並且合併這4種症狀,應儘快尋求耳鼻喉科醫師檢查。

當然,這些警訊的確切結果,並不一定如想像中令人擔憂。就以脖子腫塊很常見的甲狀腺結節為例,多數都屬於良性,並不會演變為癌症,只要定期追蹤,大多數人都能維持穩定健康。外科醫師郭其毓就提醒大家,如果檢查真的發現甲狀腺異常,第一時間不用過度驚慌,最重要的一定是後續追蹤,通常會依序以抽血、超音波、細針穿刺等步驟,進一步判斷。如果真的是惡性結節,或良性但體積過大影響呼吸、吞嚥等生活品質,則會評估手術的必要性。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李連杰證實切頸部腫瘤看淡生死!脖子腫塊良性還是惡性4特徵這樣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塑膠都能回收嗎?塑膠玩具、水果網袋怎麼丟?環保局揭不能回收的塑膠黑名單

健康2.0
02

眼睛也會過勞?醫示警 3 大症狀速就醫,避免視網膜病變難挽回

Heho健康
03

歌仔戲天后唐美雲60歲後還逆齡變瘦!3招讓體態氣色越來越年輕

早安健康
04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5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6

他早餐改喝這杯血糖藥減半!醫師一家人也喝綠拿鐵 父親高血脂改善了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