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些習慣天天縮短你的壽命!4個長壽法則輕鬆多活10年呷百二
近年許多沒有科學根據的「速成健康法」很容易引人注目,但日本流行病學、預防醫學專家大平哲也醫師提醒,別被話術迷惑,他引用一項橫跨 60 年、追蹤超過萬人的大型研究,整理出幾個會悄悄影響壽命的生活習慣,並提出對應的健康妙計。想要延年益壽,其實從日常小改變開始就能做到。短命習慣&長壽習慣1:高血壓放任不管vs每天量血壓控血壓
研究指出,日本人雖然平均壽命長,但「健康壽命」卻比實際壽命短約十 年,也就是許多人晚年是在病床與照護中度過。造成差距的主因之一就是高血壓,因為日本老年失能的前兩大原因「失智、中風」都與高血壓密切相關。
高血壓不只增加腦中風、心臟病風險,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血管破裂、腦出血,且血管性失智症多半也與中風、動脈硬化相關。千萬不要自認「年紀大血壓高很正常」,大平哲也醫師強調,維持血壓在理想範圍對任何年齡層都重要,一項大型研究數據就顯示:
- 70 歲以前,血壓愈高,死亡率愈高。
- 80 歲以後,收縮壓 140mmHg 以下還算安全,再高就要特別注意。
要想控制好血壓,大平哲也醫師推薦香蕉、番茄等富含鉀的食物,有助於排出鈉、穩定血壓。但腎臟病或需要限制鉀的人,仍要依醫師或營養師指示調整。(編輯推薦:穩血壓不只少鹽還怕你缺鉀!日醫教2招雙管齊下,天然降壓劑食物就有)
當然,定期量測血壓絕對不可少。血壓會隨一天波動,早晨血壓特別值得注意,大平哲也醫師建議每天起床後測一次,因為血壓通常在醒來後2小時內開始爬升,且多數中風發生在早上6點到中午12點。台灣高血壓學會也提出量血壓的「722原則」:連續7天、每天早晚2次、每次測 2遍(間隔一分鐘)取平均。
短命習慣&長壽習慣2:蛋白質來源主要吃紅肉vs吃魚類
年紀越大越要多吃肉才有力氣?確實我們需要蛋白質補充營養,而牛肉、豬肉等紅肉雖然有豐富蛋白質和鐵質,但過量攝取也相當於吃下過多的動物性脂肪,可能導致膽固醇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相對的,愛吃魚的人往往更長壽,大平哲也醫師尤其推薦秋刀魚、鯖魚、沙丁魚等青背魚,因為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
- EPA:降低中性脂肪、保護心血管
- DHA:維持腦部健康、延緩失智
就算是油脂較多的鮪魚腹也不用過度擔憂,因為魚油和豬油不同,適量攝取好油反而能預防動脈硬化,大平醫師甚至建議,外食時選擇迴轉壽司,是簡單又平價的健康選擇。
短命習慣&長壽習慣3:獨居且缺乏社交vs保持人際交流
退休後如果一天到晚窩在家、鮮少與人互動,可能是縮短壽命的陷阱。研究顯示,孤獨可能讓死亡率上升26%至32%,影響程度甚至接近每天抽15根菸。社交不只是心靈需求,也是健康長壽的重要保護傘。(編輯推薦:有沒有運動,需要看護的比例竟差不多?研究揭「這習慣」更是長壽保護傘)
大平哲也醫師建議,不妨試著參加志工、或加入運動社團,甚至找份能與人互動的兼職也可以,交流能拓展人際,也能維持身心活力。同時,笑口常開本身就是天然又不花錢的保健方法!研究發現,保持笑容有益於穩定血糖、降低糖尿病與失智風險,甚至減少憂鬱。就算是假笑,也能帶來健康效果。
短命習慣&長壽習慣4:住車站旁vs住離車站步行15分鐘的距離
你可曾想過住家地點也影響壽命嗎?大平哲也醫師提醒,很多人偏好住在車站旁,雖然方便,但因為少了走路的機會,只要沒有自主運動的習慣,日常步行量大幅下降,自然有長期活動量不足的問題。
他認為最理想的居住環境,是步行約15分鐘到達車站的地點。房價更划算之外,這樣每天上下班通勤都能自然累積運動量,一次往返就相當於健走30分鐘,一週五天工作日便可達到 WHO建議的每週150分鐘有氧運動,簡直是健康與荷包雙贏!(編輯推薦:這種房子害你胖!住哪裡決定腰圍和健康,日教授揭3條件挑對長壽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