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關稅籌碼不及日本很危險?學者揭重疊產業:韓國正赤裸地被要求讓利
美國對等關稅8月1日新談判大限倒數計時,台灣關稅遲未出爐,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再預告,預計未來一周將再寄出200封關稅函告知各國,稅率可能是10%、15%或更少。旅美學者翁履中今(26)日一早在臉書引述外媒報導指出,在全面加徵25%關稅的背景下,韓國的高層官員正在華盛頓展開馬拉松式談判,盼爭取到與同等的15%優惠稅率;此外,他也點出,台灣應高度關注日韓關稅談判的原因。
翁履中分析,在美日達成貿易協議後,韓國政府目前的壓力非常大,因為現在面臨產業的關鍵轉折,若未跟上等同與日本同級的「夥伴」地位被降級,特別是韓國與日本的出口結構高度重疊,都是汽車、半導體、鋼鐵、造船,彼此競爭激烈,而台灣其實也有不少重疊部分,只是規模不同。他分析,韓國的談判重點在於確保競爭力,不讓自己在全球產業鏈中失去位置;川普的貿易談判邏輯也很清楚,要進入美國的市場,就拿出對等利益。
翁履中對比,日本用了5500億美元的對美投資換得15%關稅待遇,韓國如今也得盤點籌碼,包括協助美國造船、購買美國飛機與天然氣、加碼建廠、甚至參與國防維修體系,這不是單純的經貿談判,而是赤裸裸的老大要小弟配合讓利。他也提到,傳出韓國瑜目前傳出打算投資1000億美金,但美方不滿意,可能被要求投資上看3000億美元。他進一步說,若美方同樣要求台灣,即便是日本的5分之1(1000億美金),台灣能承擔多少?
翁履中指出,日本2024年度總預算是7400億美金、韓國是5000億美金、台灣的年度總預算是1000億美金,台灣產業體系和韓日有其相似之處,但單純以可能的加碼投資金額來說,台灣籌碼更少,更難吸引川普政府注意。而若沒有更聰明的策略,恐怕只能被動接受最不利條件,這就是為什麼日本和韓國的談判值得關注,「世界不是只看你的立場,而是你能給出什麼好處。」
翁履中總結,他認為,爭取關稅的重點不是數字高低,而是不能比競爭對手高,韓國正積極談判,台灣也還在努力斡旋,亞太地區最低對等關稅15%這一條基準線,是日本用5500億美元換來的;韓國也正在用全國的產業優勢去爭取。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
‧ 台灣關稅25%文件早已送達?網傳府急開內部應變會議 調查報告曝談判進度
‧ 台灣關稅能比肩日本?他回顧談判窘況:稅率25%以下要出賣到什麼程度(推薦閱讀)台灣關稅15%可期?川普擬一次開獎200國 中經院曝預估稅率:台積電已投資
‧ 本周最強內幕》台灣關稅猜出陰謀論,賴清德過境「加價換」?史上最多美軍觀戰漢光演習,他們要看什麼?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