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達成貿易框架 德法總理齊聲抗議:黑暗的一天!
歐洲2大經濟體領導人接連悲觀回應歐盟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達成的貿易框架。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表示此協議將「嚴重損害」德國經濟,法國總理貝魯(Francois Bayrou)則稱該協議等同於「屈服。」
綜合外媒的報導,根據該框架協議,歐盟對美出口多數商品將面臨15%關稅(僅為川普原威脅稅率的一半),換取歐洲增加採購美國能源並削減部分進口商品稅率。對此,整個歐盟集團的反應普遍悲觀,儘管多國都承認,為避免全面貿易戰,簽署不平等協議仍然值得。
在蘇格蘭坦伯利(Turnberry)的川普高爾夫球場進行私人會談後,馮德萊恩將這份美歐協議形容為「重大突破」,川普則稱此協議將使美歐「更加緊密」。該協議需獲歐盟27個成員國全數批准,然而各國對美商品出口的利益依賴程度各異。
雖無成員國表明將阻撓協議生效,但歐洲領導人持續抨擊該協議。梅爾茨28日警告,美歐經濟都將受負面衝擊,「這些關稅將對德國經濟造成重大損害,但我確信,這不會僅限於德國,也不會僅限於歐洲。我們還將在美國看到這項貿易政策的後果,不僅通膨率會上升,而且還會影響整個跨大西洋貿易。」但他也坦承,「已無法期待更多」,這是「在特定情況下能夠取得的最佳結果。」
而貝魯的措辭更為負面,他在X平台發文稱:「當自由人民的聯盟聚集在一起,共同維護他們的共同價值觀,捍衛他們的共同利益時,最終卻選擇屈服,這是一個黑暗的日子。」川普的盟友、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也直言美國總統「把馮德萊恩當早餐吃了」。西班牙總理桑切斯(Pedro Sanchez)則表示將「毫無熱情」地支持該框架協議。
法國歐洲事務部長哈達德(Benjamin Haddad)也在X上表示:「這種狀況並不令人滿意,而且無法持續」,他敦促歐盟啟動「反脅迫工具」,允許採取非關稅報復措施。法國貿易部長聖-馬丁(Laurent Saint-Martin)則批評歐盟不應該在川普發起的權力鬥爭中選擇沉默不反擊。
不過也有歐盟政治人物對此表示樂觀,例如芬蘭總理歐爾波(Petteri Orpo)稱此舉提供「亟需的確定性」,愛爾蘭貿易部長哈里斯(Simon Harris)也認為該協議帶來「對就業、成長與投資至關重要」的穩定前景。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則對這項協議表示歡迎,稱其避免了「潛在的毀滅性」後果。
對此,歐盟貿易專員塞夫科維奇(Maros Sefcovic)28日在記者會為協議條款辯護,稱這是「極端艱困環境下能取得的最佳結果」。他同時指出,在烏克蘭戰爭背景下維持與美友好的貿易關係具有安全意涵。確保歐美「在當今地緣政治議題上保持一致」,因此需要付出「額外代價」。
在歐美最終談判前的數週,部分歐洲領導人曾傾向運用所謂「反脅迫措施」向川普施壓,該措施將阻斷美企進入歐洲市場的管道。但在30%關稅威脅迫近下,歐盟最終代表成員國達成協議,雖仍將造成經濟衝擊,但嚴重程度低於川普最初威脅徵收進口稅時的預期。
馮德萊恩27日試圖將協議塑造成歐盟的勝利,但到了28日,其所屬的歐洲議會議員、歐洲人民黨領袖韋伯(Manfred Weber)卻形容此協議為「損害控制」。儘管這項框架協議的大綱已獲共識,但細節條款仍待技術性談判最終確定。
大西洋彼岸的企業界初步反應同樣缺乏熱情。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全國對外貿易委員會(National Foreign Trade Council)發表聲明稱,任何避免貿易戰的協議都屬「值得歡迎的進展」,但警告15%關稅帶來的「短期利益」恐終將使美國「與重要盟友疏離並侵蝕長期信任。」
該組織補充,先前免關稅體制曾讓航空航太與製藥等產業「在大西洋兩岸蓬勃發展」,而現行協議框架「保留多項令人憂慮的歐盟政策」,包括其所稱「歧視性數位議程」與「不公平藥品補償政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