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左腿總比右腿腫?久坐久臥最危險,醫揭背後潛藏「致命殺手」

早安健康

更新於 09月13日02:16 • 發布於 09月12日02:16 • 新聞中心高儷綾

如果發現自己的左腿突然變得比右腿腫脹,或是左腳時常比右腳腫脹?除了小腿腫脹外,靠近腳踝處是否開始皮膚變硬和有棕色素沉澱的徵兆?要小心可能是恐怖的靜脈高壓引起,嚴重恐致命。70歲的曹阿嬤,原本因車禍受傷在醫院做復健,沒想到復健做到一半,突然覺得左大腿和小腿腫脹得厲害又不舒服,趕緊就醫。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好發20~50歲女性,久坐久臥是主因

【到早安健康看完整報導】

仁愛長庚合作聯盟大里仁愛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美英檢查後,懷疑是血栓,先開藥抗凝血劑,症狀雖然一度緩解,但沒過一個月,腫脹又復發。進一步做超音波和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原來是「髂靜脈壓迫症候群」作怪,嚴重甚至會引發致命的肺栓塞。最後王醫師替她安排微創靜脈支架手術,讓左腿順利消腫,化解一場危機。

王美英醫師解釋,髂靜脈剛好夾在髂動脈和脊椎骨之間,如果受到壓迫,血液回流就會受阻,進而導致下肢腫脹、疼痛、甚至走路困難,這種情況叫做「髂靜脈壓迫症候群(iliac venous compression syndrome )」。

髂靜脈壓迫的發生率約15~20%,大部分可能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多發生在20~50歲的女性,或是久坐的上班族,因為女性骨盆腔結構和生理週期變化,風險比男性高得多。像曹阿嬤這樣70多歲才發病,其實比較少見,可能是因車禍後長期臥床,血液循環不良才誘發。

靜脈栓塞嚴重恐致命,微創氣球擴張術傷口小恢復較快

王美英醫師表示,「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在臨床上常見的症狀是下肢急遽腫脹,還有可能合併左下肢靜脈曲張等,若未即時治療可能會發生深層靜脈栓塞、肺栓塞等併發症,而肺栓塞是會危及性命的緊急情況。

確診髂靜脈壓迫症候群通常要靠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如果症狀不嚴重,可以先用保守治療,像是抬高患肢、避免久坐或久臥,配合藥物就能控制。但若腫脹反覆或嚴重,醫師會建議進一步治療。

過去的傳統手術效果有限,王美英醫師說,現在常見的是球囊擴張合併支架植入,醫師會先用血管內超音波找出靜脈受壓迫的位置,決定支架長度和大小,再利用氣球導管把靜脈血管管腔慢慢撐開,最後放入自膨式靜脈支架保持暢通。這種方式傷口小、,恢復也比較快。

久坐久臥族做核心運動、多補水預防,異常腿腫痛速就醫

王美英醫師提醒,若要預防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平時要保持活動,多做核心肌群運動,不要久坐或長時間躺著,並適時補充水分。因為這種疾病初期常常沒什麼明顯症狀,但如果發現腿部突然腫脹不對稱、走路隱隱作痛,就要提高警覺,盡快就醫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避免演變成深層靜脈栓塞或肺栓塞,造成生命危險。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左腿總比右腿腫?久坐久臥最危險,醫揭背後潛藏「致命殺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塑膠都能回收嗎?塑膠玩具、水果網袋怎麼丟?環保局揭不能回收的塑膠黑名單

健康2.0
02

眼睛也會過勞?醫示警 3 大症狀速就醫,避免視網膜病變難挽回

Heho健康
03

歌仔戲天后唐美雲60歲後還逆齡變瘦!3招讓體態氣色越來越年輕

早安健康
04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5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6

他早餐改喝這杯血糖藥減半!醫師一家人也喝綠拿鐵 父親高血脂改善了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