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起 衛福部補助乳癌、血液癌患者凍卵取精
罹癌導致許多病患為人父母的願望落空,為支持與協助癌友保留未來生育希望,衛福部今天(15日)宣布自9月1日起開辦「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初步先針對我國國籍18至40歲乳癌或血液癌患者,不限性別或婚姻狀況,提供取卵療程或取精處置保存補助,每次補助最高新台幣7萬元,預估首年將有600位癌友受惠。
民眾在接受癌症疾病治療時,可能面臨生育機能下滑或喪失,但隨著現代醫療進步,有越來越多罹癌者能因及時發現與治療,而戰勝疾病並重返生活;年輕癌症患者若能在接受治療前先採取合適的生育保存對策,等完成癌症治療後,仍可依據個人身體狀況,規劃未來的生育計畫,達成為人父母的願望。
為支持與協助癌友保留未來生育希望,歷經6次專家會議與討論,經綜合考量癌症發生年齡、治療影響生育機能的情形、疾病治療急迫性及病人安全等因素,衛福部15日宣布自今年9月1日起啟動「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初步先針對18至40歲不限性別或婚姻狀況的乳癌或血液癌患者,包括第0期至第3期的乳癌患者,與血癌、淋巴癌或多發性骨髓瘤的血液癌病患。
在補助額度方面,女性取卵療程每次補助上限新台幣7萬元,男性取精處置保存每次補助上限8千元;若實際支出金額未達補助金額上限者,則依照該次療程的實際支出金額給予補助。每人一生至多補助2個療程。試辦方案的執行機構為通過衛福部癌症診療品質認證且為國健署特約的人工生殖機構,目前全台共35家。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未來會持續與相關醫學會及專家討論,是否將其他疾病也納入補助範圍,將滾動檢討政策。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表示,乳癌是台灣婦女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每年有2萬名新發個案,且以5%至7%的幅度成長,其中40歲以下病患佔1成,亦即每年有2千名新發乳癌病患低於40歲。根據研究顯示,僅1成乳癌患者有機會保留生育能力,即便施打停經針也只提升至2成,而凍卵是最有效的方法。他說:『(原音)所以在所有的方法裡面,凍卵是最有效的,不過,過去因為經費的關係、要自費, 所以很多婦女雖然知道有這個選項,她其實是沒辦法負擔得起。那凍卵這個成效 ,它可以讓生育的機會再提升到4成,所以我想這個對於希望能夠有生育能力的婦女來講,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
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葉士芃指出,血癌治療相當辛苦,在骨髓移植前須接受非常高劑量的化學治療,清空骨髓,才能植入好的骨髓細胞、重新造血,而高劑量的化療會嚴重傷害病人的精子與卵子細胞,可能喪失生育能力,癌友生育保存補助將可讓血癌病患治療完成、展開第二段生命時,沒有留下無法生育的遺憾。 (編輯:宋皖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