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幣保單買氣回升逾3成 上半年保費破2千億元
外幣保單雖在近年銷售熱度不如以往,但今(2025)年上半年已見回升跡象,保費收入創近3年同期新高,占比也較去(2024)年小幅抬頭。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上半年壽險業外幣保險商品新契約保費收入,折合新台幣約2,006億元,年增35%,占整體新契約保費收入39.63%,略高於去年同期的39.58%。
觀察近幾年趨勢,外幣保單曾在2020年至2022年間占比超過5成,但隨著市場環境轉變與新台幣商品熱度升溫,近兩年比重明顯下滑。即便如此,外幣保單仍維持一定的市場需求,特別是美元商品持續扮演主流角色,今年上半年銷售金額彈升,反映部分投資人對於外幣資產的配置需求再度升溫。
金管會指出,雖然外幣保單占比較去年小幅提升,但仍屬歷年低檔,主因與壽險公司銷售策略有關,新台幣商品多元化且具獎勵機制,加上今年第2季新台幣強勢升值,也削弱外幣保單吸引力。
若依商品類型觀察,今年上半年外幣保單銷售仍以傳統型為主力,新契約保費約1,730億元,年升36%,占比達86%;投資型保單則為275億元,年增30%,占比約14%。在業者表現方面,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前3名分別為國泰人壽、安聯人壽與台新人壽;傳統型則由國泰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拿下前3名。
從幣別來看,美元保單依舊是市場主流,上半年新契約保費收入為62.11億美元,其中傳統型商品約54.12億美元,占87%,投資型保單則為7.99億美元,比例為13%。澳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約1.63億澳元,其中傳統型占比58%,投資型則是42%。人民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約0.84億元,投資型占了74%,傳統型為26%,顯示不同幣別商品仍各有市場。
金管會補充,展望今年下半年須關注3大因素,包括保險公司銷售策略、利率與匯率走勢,以及整體市場預期。尤其美國聯準會若啟動降息,可能影響投資人對外幣資產的態度,進而帶動或壓抑外幣保單需求。提醒民眾,外幣保險商品的保費、給付、借款與費用等收付均以外幣計價,未來受益人領取保險金時,若所持外幣貶值,換算成新台幣可能出現匯損。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