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沖繩竟跌出長壽榜?專家揭4大危機悄悄傷腦傷心,6招重啟增壽人生

早安健康

更新於 08月01日06:00 • 發布於 07月31日06:00 • 新聞中心蔡經謙

被譽為「長壽寶地」的沖繩,曾被選為「藍區」(Blue Zones)之一,當地百歲人瑞比例高得驚人,一度被視為健康生活的模範。但根據近年日本官方統計,沖繩男性平均壽命竟下滑至全國第43名,跌破眾人眼鏡。究竟是什麼悄悄改變了這座「長壽島」的命運?日本專家分析,背後恐怕藏著4大健康危機,而這些問題,說不定你我也早已默默中標。

沖繩減壽危機1:速食文化與化學添加物造成慢性發炎

日本抗老名醫滿尾正指出,沖繩在二戰後深受美式文化影響,炸雞、漢堡、加工肉品等速食飲食,逐漸取代傳統地瓜為主的低脂飲食習慣。例如午餐肉罐頭就是高脂、高鈉的加工食品代表作,長期下來,不僅讓當地人肥胖率上升,也讓糖尿病等慢性病、心血管疾病悄悄找上門。

尤其是日常飲食中的「隱形敵人」添加物要特別注意。滿尾正提醒,健康問題不是突然爆發,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從一包洋芋片、一杯手搖飲開始,習慣性攝取糖分、磷酸鹽與一堆看不懂的化學名稱,可能早就開啟了慢性發炎、味覺成癮的開端。

北榮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就舉例,高果糖玉米糖漿這類常見於蛋糕、優格、飲料裡的添加物,不僅讓血糖大起大落,還可能引發慢性發炎、削弱免疫力,甚至影響大腦功能、增加癌症風險。

與其拼命尋找超級食物,滿尾正更提醒,學會戒掉壞習慣才是真功夫。不然,就算午餐吃了健康沙拉,但若搭配一杯高糖飲料,等於前功盡棄。

沖繩減壽危機2:油脂攝取失衡,Omega-6吃過量

專長研究脂質營養的麻布大學食品生命科學教授守口徹,則從脂肪酸角度切入,點出沖繩長壽退步的另一關鍵:油脂攝取失衡。他指出,現代人Omega-3抗發炎脂肪酸吃太少,Omega-6促發炎脂肪酸吃太多,讓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

Omega-3是抗發炎,維持心腦健康的好幫手,有助預防糖尿病、心肌梗塞與失智症。守口教授建議,多吃鮭魚、鯖魚、秋刀魚等含EPA與DHA的魚類,減少洋芋片、炸雞等富含Omega-6的高油食物,才能幫身體找回平衡。

沖繩減壽危機3:高脂+高碳水飲食=動脈硬化

傳統沖繩飲食以地瓜為主,富含膳食纖維又低脂低熱量,是天然的長壽飲食。但戰後隨著美式飲食入侵,當地人漸漸習慣高脂、高碳的飲食,健康也悄然亮起紅燈。

根據統計,沖繩人脂肪攝取量比日本全國平均高出5%。琉球大學內科教授益崎裕章指出,這樣的長期累積正是造成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甚至動脈硬化的罪魁禍首,壽命自然也就跟著拉警報。

沖繩減壽危機4:少運動、少健檢,忽略健康警訊

除了飲食習慣外,東北大學經濟學教授吉田浩指出,沖繩戰後汽車普及率越來越高,人們活動量大減,加上健檢意識薄弱,是長壽斷裂的另一元兇。益崎裕章也警告,久坐少動容易累積內臟脂肪、肌肉流失,不只糖尿病和動脈硬化風險暴增,還可能加速衰老!

另一方面,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沖繩的健康檢查比率僅53.9%,在47都道府縣中排到第40名。然而,健檢是及早揪出健康問題、並著手「優化」身體狀態的好機會,台灣國健署提供30-39歲民眾每5年可接受一次免費健康檢查;40-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一次免費健康檢查,可一次了解血壓、血糖、血脂、腎功能、肝功能及身體質量指數等6大指標,千萬別放過這項機會。

雖然沖繩長壽光環不再閃耀,但益崎裕章強調,傳統的「沖繩長壽6訣」仍然實用:飯吃八分飽、少吃肥肉、適量白飯、規律運動、多與人互動、活出人生目標。想長壽,其實不是秘密,而是每天一點一滴的累積,一起打造健康人生。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沖繩竟跌出長壽榜?專家揭4大危機悄悄傷腦傷心,6招重啟增壽人生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塑膠都能回收嗎?塑膠玩具、水果網袋怎麼丟?環保局揭不能回收的塑膠黑名單

健康2.0
02

眼睛也會過勞?醫示警 3 大症狀速就醫,避免視網膜病變難挽回

Heho健康
03

歌仔戲天后唐美雲60歲後還逆齡變瘦!3招讓體態氣色越來越年輕

早安健康
04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5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6

他早餐改喝這杯血糖藥減半!醫師一家人也喝綠拿鐵 父親高血脂改善了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