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壓境「這產業」下半年旺季不旺! 集邦:台廠產能僅六成
美國計畫8月1日起對墨西哥開徵高達30%的對等關稅、對歐盟主要徵收15%,日本、韓國、泰國和馬來西亞等亞洲科技重鎮的稅率是15%至36%不等。美國第1季消費者支出年增率已下修至0.5%,創疫情後最低紀錄。研調機構集邦(TrendForce)表示,預期關稅的提前消費、囤貨情況正逐漸消退,今年第3季返校消費旺季恐有變數,MLCC(積層陶瓷電容器)訂單需求也蒙上陰霾。
2025年下半年產業需求明顯兩極化,據集邦調查,手機、筆電、平板等中低階消費產品ODM的訂單第3季多持平或僅季增約5%,顯示產業未採取以往的旺季策略,訂單轉趨保守。此外,許多企業提前於上半年出貨以避開關稅,也透支下半年的傳統旺季需求。
集邦指出,反觀AI伺服器訂單熱度高,隨著NVIDIA GB200和GB300在第3季新舊平台同時出貨,帶動鴻海(2317)、廣達(2382)、緯創(3231)等主要ODM的5、6月營收。對MLCC備貨需求平均季增近25%,中、高階消費級MLCC接單與出貨也隨之成長,Murata(村田製作所)、三星和Taiyo Yuden(太陽誘電)等供應商受惠。
集邦7月調查數據顯示,著重高階AI應用品項的日、韓廠商,平均產能稼動率為90%。陸廠約75%,台廠則降至約60%,反映面對市場前景的不確定性,多數供應鏈持續嚴格控管庫存與產能。
面對美國的對等關稅壓力,MLCC供應商正加速在東南亞設立後段測試及包裝產線,以達到在地化生產供貨,協助ODM迴避美國對「洗產地」的懲罰性關稅。集邦預估,在全面性對等關稅的壓力下,最終OEM唯有透過新標案重新包裝,由供應鏈上下游材料廠商、ODM、物流、廣告與通路等廠商,共同分擔高額關稅成本,甚至不排除提高終端售價。從下半年OEM陸續釋出2026年的手機、筆電標案(RFQ)情況來看,供應鏈很快將籠罩在關稅成本壓力,利潤也將進一步受到壓縮。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