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索贖金不是解方!英國出手禁付贖金,平台業者準備好了嗎?
隨著勒索軟體攻擊日益猖獗,付錢解決一度成為企業面對威脅的最後手段。然而,英國政府近日宣布,未來包括國民保健署(NHS)、地方政府與學校在內的公部門將全面禁止支付勒索贖金,等於切斷了這條逃生通道。
這項政策不僅是資安管理的新里程碑,更是宣告當金錢不再是選項,你的災後復原計畫還撐得住嗎?對平台經營者而言,這不僅是一項資安挑戰,更是經營思維的轉折點。別再把資安當作IT部門的責任,從現在開始,所有有用戶、有金流、有資料價值的平台都必須思考:我們能不能不付錢,也活得下來?
還在幻想能「談條件」?駭客才不跟你客氣
過去有不少平台遇到勒索攻擊時,第一時間的反應是私下談、低調付,認為只要別讓媒體知道、別讓使用者發現,就能把事情壓下去。但現實往往殘酷,駭客不講信用,拿了錢也未必還你資料,還可能回頭再勒索一次。英國這次出手立法禁止支付贖金,代表政府已認定:用金錢妥協只會助長犯罪生態,讓更多企業成為下個目標。
對經營者來說,最該問的不是萬一被勒索,要不要付錢,而是能不能不靠錢解決,還能撐得住營運。如果今天資料遭到加密,平台有沒有準備好一套脫離IT依賴的作業模式?有沒有離線備份、臨時營運SOP?這些,不再是技術問題,而是你經營決策的真實壓力測試。
沒有不交錢的底氣,只會讓你被勒索牽著走
這項禁令的意涵,是在逼迫機構提早建立資安韌性。但實際上,很多平台的備援機制根本只是紙上談兵。舉例來說,某些平台雖號稱每日備份,卻發現遭駭後備份檔同樣被加密或刪除,根本無法復原。更別提,許多平台根本沒有演練過無系統營運的流程,一旦伺服器掛掉,客服無法查詢資料、用戶無法登入、金流全部卡住,整個營運節奏瞬間崩盤。
這正是問題所在:你不是不能被駭,而是不能在被駭後什麼都做不了,只能付錢求饒。真正的資安韌性,不是系統多穩固,而是出事後還能維持幾分營運節奏、不致全面癱瘓。這就是經營者必須正視的管理風險,而不只是技術漏洞。
只想省成本、無視應變流程,最後慌了手腳
很多平台還有一個共同盲點:災難應變流程根本沒練過、沒規劃、沒人負責。當事情真的發生時,整個團隊只會陷入資訊失控:工程師手忙腳亂、客服回報模糊、主管講話互相矛盾,對外又無統一說法,媒體一報導,品牌信任瞬間跌落谷底。這不是誇張,而是台灣許多中小型平台的真實現狀。
英國此項政策的啟示之一是:你不能靠買保險的心態面對資安,而要用災難管理的方式面對勒索。至少要有清楚的角色分工、標準通報流程、公告話術模板、業務優先順序表。不是出事當天才在群組問:「這個誰來處理?」而是平常就演練好每一個角色該做什麼。資安災難不該是臨場發揮,而是制度運作。
資安不是科技問題,是營運韌性的壓力測試
請記住一件事:資安事件,不是「會不會」發生,而是「什麼時候」發生。英國這項禁令帶來的不是限制,而是契機。一個讓企業認真盤點自己風險承受力的時刻。
如果你還在問:「要不要花錢強化資安?」那你可能搞錯了方向。真正該問的,是:「如果今天不能花錢解決,我還能怎麼撐住這家公司?」這才是資安最該被看見的角色,它從來不是為了預防駭客而存在,而是在最壞的時刻,能讓你繼續營運的保命系統。
企業只能依靠支付贖金來化解危機嗎?
當英國政府正式掀起「禁付贖金」的政策大旗,這不只是針對駭客的一次反擊,更是對所有企業經營者的一次考驗:當沒有退路,你是否具備真正走下去的能力?如果企業只能依靠支付贖金來化解危機,那麼這家公司的資安能力,其實等同於零。
反之,當你有備份、有流程、有團隊、有預演,即使攻擊來了,也能迅速止血、穩住信任、延續營運,那才是真正的抗壓體質。別等政策強制才開始準備,現在,就是你打造企業資安韌性的最好時機。
(首圖來源:pixabay)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