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審查兒童托育服務法》藍白立委促職場托育加速落實、時力推監管雲入法
在少子化危機與托育悲劇頻傳的壓力下,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18日審查《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衛福部次長呂建德列席報告。會中,立委們針對職場托育推動進度緩慢、零時托育規範不足,以及托育設施補助等問題輪番質詢。
時代力量等政黨呼籲「監管雲」入法
場外,時代力量、台灣基進、台灣綠黨與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同步召開「支持監管雲入法,讓真相說話」記者會,強調托育改革的當務之急就是「監管雲」。
時代力量表示,托育機構應強制安裝監視器並雲端備份,重點並非即時監看,而是確保發生爭議時能有完整影像佐證,避免「硬碟壞了」、「記憶卡沒插」、「畫面遺失」等推託。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指出,近年多起托嬰悲劇令人痛心,孩子甚至還不會說話就離世,許多家長在申請調閱影像時卻屢遭阻礙,因此呼籲立委支持修法,讓事實能夠留存。
王婉諭會後也在臉書分享,「兒童托育服務法」的審查,剛剛走到最關鍵的第30條,也就是大家最關心的 「監管雲」入法。「朝野三黨的立委經過兩輪發言後,基本上已經確認:藍、綠、白都支持監管雲入法!」
她表示,雖然最後因為調閱時機、資安風險、保存年限、建置費用等細節,暫時保留條文,但至少大方向上,各黨立委都表態支持院版,已是非常大的突破。
陳昭姿:職場托育落實不足
民眾黨立委陳昭姿指出,台灣少子化嚴重,職場托育支持不足。雖然政府自112年起推動「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並在《兒童法》加入公司與非政府組織參與,期望能提升職場福利,培養企業重視學齡前教育的文化。但她進一步指出,根據勞動部調查,截至2023年,台灣「百人以上企業設置托兒機構」比例不到1.5%,幾乎等於沒有,凸顯少子化下托育支持嚴重不足。
陳昭姿質疑衛福部未提出更明確規範與誘因,協助企業推動。對此,呂建德回應表示,已與勞動部、經濟部討論,將優先推動大型企業與工業區合作模式,並研議將托育設置納入企業ESG加分,以提升誘因;但小型企業因空間限制,須以共用模式與托育業者合作。
社家署代理署長周道君則補充,目前設置仍受限於需在3樓以下等安全規範。陳昭姿強調,即便百人以上企業比例都低到不足1.5%,政府仍需更積極作為,並呼籲中央應與原民會共同承擔偏鄉及離島的托育責任。
王育敏:法規雖下修門檻,實務推動仍緩慢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則補充,托育機構的設置門檻,已經從原本的250人以上企業,下修到100人以上企業,這是她進入立法院後推動的修法成果,但法雖通過,實務推動卻非常緩慢。
王育敏直言,責任不僅在衛福部,勞動部與經濟部也應共同承擔,甚至許多公家機關也未落實設置,顯示政策推動缺乏決心與系統性規劃。她建議,行政院應成立跨部會專案,設定明確的目標、期程與計畫,並提供更大的誘因與資源,例如初期設施設備補助,否則企業難以負擔。她以立法院托嬰中心為例,雖設置過程困難,但目前運作良好,顯示若有決心與資源,政策完全可行。
陳昭姿及王育敏均強調,少子化情況下,年輕家庭最大的壓力之一是托育問題。若政府能打造更多友善的托育設施與機構,將有助於減輕父母育兒負擔,提升生育意願,也能形成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在野黨立委呼籲,《托育服務專法》的修法應成為契機,讓跨部會攜手推動,實質改善托育環境。
衛福部:聯合部會研議改善措施
呂建德回應立委質詢時表示,針對百人以上企業托育機構設置率僅1.5%的低落情況,他會立即向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回報,並認為確有必要由行政院層級主導,聯合勞動部與經濟部,制定具體期程與推動計畫,避免政策「數字不好看」。
不過呂建德坦言,企業對於在內部設置托育中心仍有顧慮,擔心影響營運,但同時也理解許多家長希望能在職場內就近照顧孩子。未來將與教育團體討論,是否可透過分部或合作模式,讓托育設施更貼近家長需求,減少「延托」問題。
此外,呂建德也回應夜間托育需求,特別是在高雄六合夜市等攤販聚集區,許多家長工作時間與一般日間托育不同,夜間托育資源卻嚴重不足,因涉及人力誘因不足,他表示會加強與地方政府協調,尋找具體解決方案。
他也強調,後續將針對設立標準、誘因設計與跨部會合作提出報告,期盼逐步改善職場與特殊時段的托育不足問題。
社家署:零時托育規範已涵蓋現行法規
周道君補充表示,針對委員提出的「零時托育」問題,目前管理方式已涵蓋在現行授權法規中,主要針對 托育時段、人數、以及托育人員的比例設有相關規定。由於授權條文本就涵蓋不同收托型態(白天、夜間、全日或零時托育),因此在母法條文中未額外增列,但在立法說明部分將補充說明,以確保規範明確。
至於民進黨立委林淑芬提案,建議針對原住民部落互助托育機構,中央應與原民會共同補助。周道君表示,該建議可行,將調整條文為:「中央主管機關或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得補助辦理」,以回應地方及族群需求。
隨著《兒童托育服務法》修法進入關鍵階段,無論是場內立委疾呼強化職場托育,還是場外政黨要求「監管雲」入法,都凸顯社會對托育安全與普及的高度關切。少子化不僅是人口問題,更攸關國家未來發展,如何在安全、可近性與友善環境之間取得平衡,將是這次修法能否真正回應民意的考驗。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