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擬調高急診輕症負擔 台大院長示警:恐釀反效果
健保署年底將試辦「假日急症中心(Urgent Care Center,簡稱UCC)」,專收檢傷分類4~5級的患者,未來更規劃調高輕症直接衝大醫院的部分負擔。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認為,以價制量固然會減少急診人潮,但實際造成壅塞的並非輕症患者,而是等待住院的人。有研究指出,過高的費用恐會造成反效果,且民眾也無法區分自己是輕症或重症,同樣的症狀,未必是同樣的診斷。
吳明賢今(26日)出席台北市醫師公會「百年風華 傳承永續系列講座」,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指出,以價制量是好的,但擔心會讓需要的人因高價而卻步,這在保險制度的設計上一直都是爭議。民眾無法區分自己是輕症或是重症,輕症可能變重症,重症也可能是輕症,同樣的症狀,未必是同樣的診斷。醫學有它不確定的地方,連醫師都不一定能掌握好,更何況是民眾?
在台北,大部分醫學中心門診的掛號費都是100塊,不敢太高。吳明賢說,現在大醫院急診部分負擔已調至750元,根據院內數據,調整後人數確實有減少,若漲到1000元,急診的病人一定會減少,大家會思考:「那我就不要衝(大醫院)」。
然而,吳明賢指出,真正的壅塞,並非輕症病患造成。原因是這些輕症的患者經過處理,很快就會讓他們回家。台大急診室中,有75%看完病就回去,剩下的25%需要住院、進一步檢查,是後者造成壅塞。過去有研究指出,過高的費用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政策規劃必須要有智慧,才能進行取捨。
至於UCC,吳明賢認為,這樣的想法很好,但實務上會有2大問題,地點和人力,必須要有激勵、獎賞的機制,不能老是靠醫事人員犧牲奉獻。人的熱情會燃燒殆盡,有獎勵機制,制度才能永續。
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德仁則指出,自己是看新聞才知道健保署要與醫師公會協調UCC的輪值人力。過去新冠疫情期間,診所也曾自發性地在春節提供疫情的判定、給藥等,當時全台3分之1的診所都願意提供服務,分流是重要的。
目前全台灣診所周六開診率達8成,周日則是2成,洪德仁說,周日若能有誘因,增加開診率至25~30%,就應足夠因應民眾的需要。民眾到診所就醫,診所也能初步判定是否需進一步後送,具有很好的把關功能。
延伸閱讀
生活話題:與AI共處的未來
顯示全部
留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