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開源策略轉向?《紐時》:傳正討論放棄新模型、開發封閉模型
Meta 傳出可能告別長久以來標榜的開源策略,《紐約時報》引述消息人士報導,Meta 近期新成立的「超級 AI 實驗室」團隊正在討論是否放棄尚未公開的開源模型 Behemoth,改為開發一個封閉式 AI 模型。
Behemoth 模型傳效能不如預期,已暫停測試
報導根據消息人士指出,Behemoth 已完成訓練,但因內部測試成效未達預期,遲遲未公開釋出,並在新實驗室成立後停止所有新測試。儘管封閉模型的討論仍處於初步階段、尚未做出任何決策,且最終仍需 Meta 執行長祖克柏予以批准,但已引起外界關注。
多年來,Meta 一直選擇開源自家 AI 模型,也就是將背後的程式碼公開,提供其他開發者在其基礎上進行開發;相對地,封閉模型則是不公開。
針對封閉模型的討論,Meta 發言人告訴《TechCruch》,Meta 對於開源 AI 的立場「沒有改變」。其發言人表示,「我們計劃持續釋出先進的開源模型。過去以來,我們並未將所有開發成果都公開,未來也預期會同時訓練開源與封閉的混合模型。」
開源策略是 Meta 利基,可能動搖嗎?
對 Meta 高層來說,開源策略是技術與社群擴展的利基。《TechCrunch》指出,儘管 Meta 內部也會部署封閉模型,但祖克柏一直將「開源」作為公司對外 AI 策略的核心,過去更大力強調 Llama 系列模型的開放性,並以此與 OpenAI 區隔。
因此,如果 Meta 真的踏上封閉路線,不代表技術策略轉向,更涉及 Meta 對 AI 開發哲學的變革。然而另一方面,Meta 面臨龐大的資本支出與變現壓力,其在 AI 領域投入數十億美元的資金,用於支付巨額獎金和薪水挖角 AI 人才、建立新的資料中心,以及開發通用人工智慧等。
開源與封閉路線之爭持續
事實上,《紐約時報》與《TechCrunch》皆點出祖克柏本人對開源策略態度的微妙立場。去年,祖克柏在一場 Podcast 訪談表示「我們顯然非常支持開源,但我並沒有承諾要釋出我們所做的每一項成果。」
當時祖克柏說,「我基本上傾向認為開源對社群有益,對我們自己也有好處,因為我們可以從開源社群的創新中受益。但如果某個時間點,我們的模型能力發生質變,而我們認為開源已不再負責任,那我們就不會再開源。這一切都很難預測。」
《TechCrunch》進一步分析,改採封閉式模型,Meta 可以獲得更完整的 AI 控制權與變現能力,此舉可能重塑 AI 生態版圖。即便 OpenAI 正準備釋出開放模型,但開源 AI 生態的動能仍可能下滑,屆時,掌握封閉 AI 生態系的大型玩家將重新掌握主導權。
這將對仰賴開源模型進行微調、安全研究與訓練的新創公司將帶來不小衝擊。同時,《TechCrunch》認為這也可能為採取開源策略的中國新創——如 DeepSeek、Moonshot AI 等,創造意外擴張空間。
立即報名 8/15 【AI Agent 知識工作革命論壇】,解析企業如何在各工作場景導入 AI Agent 完成任務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資料來源:《紐約時報》、《TechCrunch》、《SiliconANGLE》,首圖來源:Unsplash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