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聲音權!德國配音員反盜用 韓聽障男團AI助圓夢
自從AI語音技術被廣泛應用,越來越多德國配音員,便憂心專業被取代,因此發起請願,要求政府立法保障聲音使用權。與此同時,韓國聽障男團Big Ocean則憑藉AI技術突破生理限制,站上國際舞台,從燈光、節拍器訓練節奏,到語音轉換與MV生成,處處可見AI輔助的影子。在科技幫助下,這幾個大男孩不僅實現了音樂夢想,也打破了社會對聽障人士的刻板印象。
德國配音員 齊斯默:「我是海綿寶寶,聲音裡充滿了他的情緒。」
手握角色照片、對著鏡頭喊話,一開口,熟悉的聲音立刻讓人聯想到電視上常見的明星與卡通人物,無論是海綿寶寶、哈利波特,還是超級英雄水行俠,全都出自這群資深配音員之口。過去,他們大多身居幕後,用聲音讓角色活起來,如今卻紛紛走到台前,因為這些聲音未來可能被AI「偷走」。
哈利波特德語配音員 薩布利克:「之後您看電影時可能必須…」
艾美亞當斯德語配音員 雅各貝:「被迫聽著機器配音。」
從語調輕重、情緒轉折到人物性格建構,每句台詞背後,都藏著配音員對角色的理解與詮釋;但在AI時代,這些技巧可能被擷取、模仿,甚至取而代之。為了不讓聲音變成科技公司的「訓練素材」,德國多位聲優公開反對,稱影視業若大量使用AI合成聲音,將讓多年技藝毀於一旦,也侵害配音員的智慧財產。
德法配音員 卡瓦托雷:「科技公司榨乾媒體資料庫和網站內容,放在網路上並不代表就可以免費使用,這些內容是有權利法保護的,包括著作權、鄰接權,甚至人格權。」
配音員們表示,他們不是反對科技,而是反對「未經同意的使用」。配音協會指出,許多大型AI公司大量抓取網路影音內容作為語音模型的學習資料,卻未經授權,因此發起請願,要求政府立法明訂聲音的使用權。目前,已經累計獲得超過75000份連署。
德法配音員 卡瓦托雷:「我想對政府官員們說,想想看,當智慧財產權不再受保護,對一個社會和經濟會造成什麼影響。因為如果大家都覺得創作出來的東西,明天就會被盜用、根本無利可圖,那就不會有人願意生產原創內容了。」
德國配音產業發展成熟,許多知名電影和影集的德語配音,都有固定聲演班底。對觀眾來說,這些熟悉的聲音,早已是他們觀影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隨著串流平台興起、內容需求暴增,部分製片公司開始轉向AI語音合成,試圖壓縮製作成本。對此,配音工作室負責人強調,無論多逼真,AI聲音始終缺少真人聲線獨有的溫度與靈魂。
德國配音工作室專家 韋克勒:「聲音本身就是一種能夠觸動情感的東西,所以我認為目前人工智慧還不適合做配音這件事。」
而就在德國聲優擔心「聲音被偷走」的同時,AI技術也在另一個舞台,成為讓人重新「發聲」的契機。「Big Ocean」這支2024年出道的韓國男團,全員都是聽力障礙人士,有人配戴助聽器,有人裝上人工耳蝸,卻依然能唱能跳、站上世界舞台,靠的就是AI技術輔助。
Big Ocean成員 李燦延:「一開始,我會使用燈光和振動節拍器來學習節奏;然後,交由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我們成員的聲音。」
為了克服聽力限制,「Big Ocean」的團員們使用AI語音轉換技術,將自己的聲音與訓練者的指導音軌結合,讓演唱更準、更穩。他們也透過AI輔助生成完整MV,讓視覺與聽覺呈現達到最佳效果。憑藉這些科技加持,Big Ocean的成員逐步在國際上累積廣大人氣,成為多元包容的音樂代表。
Big Ocean成員 金智秀:「小時候我曾因為聽力障礙而覺得很丟臉,但現在,我感覺聽力問題只是我的其中一個特徵。我覺得我們所有人,都有能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對有些人來說,AI是危機;但對另一些人而言,卻是契機。聽障男團Big Ocean利用AI技術,成功突破了生理限制,讓音樂夢照進現實。這樣的例子,也讓人重新思考,未來,面對AI浪潮,是拒絕,還是選擇與它共舞?或許,答案不止一種,因為在這個時代,每一種聲音都有它存在的價值。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