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surf 爭奪戰】OpenAI、Google、Cognition 為何都想搶收購這家 AI 程式新創?
在 AI 輔助程式設計的熱潮下,一間名為 Windsurf 的 AI 新創成為三大科技巨頭爭奪的焦點。先是 OpenAI 在 4 月出價 30 億美元進行談判,接著 Google 在幾天前以 24 億美元取得技術授權並挖角執行長及其他高層,如今 AI 新創 Cognition 在 7/14 宣布全面收購 Windsurf ,再次震驚市場。
從 Google 挖角人才,到 Cognition 火速收購
這場收購戰的轉折只花了短短幾天,Cognition 表示將收購 Windsurf 的智慧財產權、產品、商標、品牌以及所有未被 Google 聘用的人才,但沒有揭露交易的具體細節。
Windsurf 一直是市場最熱門的 AI 程式設計新創公司之一,早期專注於 AI 驅動的程式碼自動補全與搜尋功能,定位為免費提供給個人開發者使用,在 AI 社群迅速打開知名度;到了 2025 年,Windsurf 轉型聚焦 AI 驅動的開發環境,協助的不只是撰寫程式碼,還包含整個開發流程,並打造出全球首款 Agentic IDE(整合開發環境,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根據 Cognition,Windsurf 的年度經常性收入 (ARR)已達到 8,200 萬美元,而且其企業級 AAR 每季呈現倍數成長,使用者基礎已涵蓋至少 350 家企業客戶,每日活躍使用者則達到「數十萬人」。
儘管早前因為 OpenAI 的併購傳聞,Windsurf 一度被 Anthropic 中斷 Claude 模型的 API 存取權,導致部分企業客戶轉向競爭對手 Cursor。但 Cognition 收購後已宣布 Windsurf 團隊將重新取得 Claude 模型的完整支援。
科技巨頭們的「Windsurf 計畫」
外媒分析,隨著 Meta、Google 與 OpenAI 等公司激烈競爭取得頂尖工程師與研究人員,Windsurf 收購案象徵 AI 人才爭奪戰中的最新進展。《TechCrunch》指出,OpenAI 近期傳出積極洽談收購寫程式 AI 新創,可能是因為其正在尋找下一個成長領域。
不過《紐約時報》觀察到,相較過去以併購為主的模式,如今科技公司更常以投資或授權方式切入,以避開監管壓力並快速取得技術與人才。例如,Meta 於 6 月投資 Scale AI 143 億美元,用以擴大合作並延攬高階主管;Google 去年也對 Character AI 投資 30 億美元,換取技術整合與關鍵人員;亞馬遜亦以類似策略支持 AI 公司 Adept。
根據《TechCrunch》觀察,AI 模型供應商正積極發展寫程式工具,以吸引開發者生態,而 Google 成功引入 Windsurf 技術與核心團隊,勢必強化其 Gemini 系列在 AI 程式設計領域的競爭力。
Cognition 以其開發的 AI 寫程式代理 Devin 聞名,該工具目的在協助工程師更快速地開發軟體。 Cognition 表示,收購 Windsurf 將用於加強 Devin 的技術優勢,「最重要的是,收購也帶來了 Windsurf的世界級人才,我們非常榮幸地歡迎他們加入我們的團隊。」
Windsurf 的命運急轉直上,不論是 Google 的人才挖角、OpenAI 試圖收購,或是 Cognition 的 AI 代理佈局,一再突顯 AI 程式設計市場競爭已進入深水區。
立即報名 8/15 【AI Agent 知識工作革命論壇】,解析企業如何在各工作場景導入 AI Agent 完成任務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資料來源:《CNBC》、《TechCrunch》1、《TechCrunch》2、《TechCrunch》3、《The Verge》、《Bloomberg》、CONTRARY RESEARCH、《Business Insider》1、《Business Insider》2,首圖來源:Windsurf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