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失智最天然的大腦健身術!6種聊天習慣,讓腦袋越聊越靈光
記憶力下降常被聯想為失智症的警訊,其實「聊天方式」也能反映大腦狀態!專研失智症預防的日本博士大武美保子提醒,日常對話中若常出現某些特定的說話習慣,恐怕就是腦力下滑的警示燈號,她提出一套「用聊天來健腦」的簡單訓練法,有益維持思緒靈活!6種說話方式讓大腦容易退化,降低認知機能
大腦其實會偷懶?大武美保子博士舉例,有些人習慣在聊天時把話題拉到自己熟悉的領域,有些人總是只聽卻不太說。年輕時看起來只是性格特質不同,隨著年紀增長,大腦若長期只在單一模式下運作,其他功能區域比較少被刺激而逐漸生鏽了,進而就可能漸漸影響腦力退化的問題。
【要留意的聊天習慣】
- 總是只講自己想講的內容
- 剛聊過的話題馬上就忘了
- 對他人話題只「嗯嗯」敷衍帶過
- 「不是這樣…」習慣打斷、否定對方的話
- 常把「我們那個年代啊…」掛嘴邊
- 不表達自己的想法,只依賴他人判斷
「肌肉若不用,會隨年齡加速流失。大腦也是一樣!」大武美保子博士提醒,年紀越大,腦袋要快速找到合適詞彙或回想過往通常會越來越吃力。若總是依賴相同的故事或詞語來應付,久而久之就像只訓練單一部位的肌肉,其他區塊就容易退化。
因此,邁入50歲後,若想維持思緒靈敏,最好「刻意運動大腦」。聊天時不要怕一時想不起來,試著努力回想、或換個說法,逼自己動腦。雖然神經細胞會隨時間凋亡,但透過練習,依然能活化腦部開啟新的神經迴路。
日本腦神經內科醫師小野賢二郎也認為,聊天的魅力就在於「不可預測性」,每一次互動和對話都是刺激大腦運轉的好機會。尤其高齡族群多外出走走、和鄰里寒暄,結交朋友且有助維持免疫力。反之,若長期窩在家不與人交流,思緒會越來越僵化,就像替失智症開大門。
6個「聊天健腦法」預防認知機能衰退!
研究顯示,「話多」並不等於腦袋靈光,真正決定腦力的關鍵在於詞彙量與內容新鮮度。聊天時若能加入新觀點、新詞彙,就能強化腦神經連結,而不是陷入老調重彈。大武博士特別整理出6個「聊天健腦法」,不妨實際試試:
1.聽6說4,讓大腦全面啟動
光顧著講或只是聽,都不是最佳腦部運動,因為「聽」可以吸收新知,「說」能鍛鍊找詞與表達。理想比例是「聽6:說4」雙管齊下,更能全面活化大腦。
2.帶著「想提問」的心態
認知功能退化時,最先出現的就是「聽不進去」。平時聊天時,邊聽邊思考如何延伸話題,避免一味批判,而是專注在理解。
3.別老「話當年」,主動分享新鮮事
老是提當年勇、重複老掉牙的笑話,其實是大腦偷懶的徵兆。主動分享新鮮事、新話題、講新笑話,就算冷場也沒關係,重點是讓大腦為了組織新內容而運轉起來。
4. 善用「選擇題」互動
與新朋友聊天是鍛鍊大腦的好機會,互動時像是「義大利麵和中餐你比較愛哪個?」的選擇題,會比「你喜歡義大利麵嗎?」這種開放式問句,更能讓對方輕鬆開啟話匣子,你也能就此打開話題繼續延伸交流。
5. 把小糗事當笑料
「太累了,不小心把眼鏡放冰箱…」輕鬆分享生活小插曲,就算是日常自己的小糗事,幽默變成笑料,可以快速拉近距離,大武美保子博士就曾分享過家人無傷大雅的烏龍經驗,丈夫竟然把內衣誤放進兒子的幼稚園書包,重點不是要把好友逗笑,而是透過「記住並重述」的過程可以真正訓練腦袋。
6. 用不同視角拓展思維
「阿、那邊有人!」「有嗎?這街角的建築物很漂亮耶!」你看到的世界,未必和他人一樣。和親朋好友旅行或出遊時,不妨互相分享心得,交流彼此的觀察與感受,能訓練自己從多種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