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關稅、台灣都別吵!川習峰會前 中美悄悄在瑞典談5小時
美中貿易戰火雖然沒有熄滅,但雙方近期動作可說是十分頻繁,似乎正為一場可能的高峰會鋪路中。美國與中國的高階官員於28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歷時超過五小時的閉門會談,內容圍繞延長現行90天關稅休戰期與恢復雙邊經濟對話。這場會談由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He Lifeng)代表出席,會議地點選在瑞典首相辦公室羅森巴德。
根據《路透社》報導,此次斯德哥爾摩會議是再度推進美中經濟協商的最新進展,會談重點聚焦於降低雙方三位數報復性關稅、重啟稀土礦出口,以及放寬對包括輝達(Nvidia)在內的關鍵科技商品的流通限制。消息指出,若沒有在8月12日前達成協議,美方將重新啟動高額關稅制裁,對全球供應鏈將產生重大衝擊。
美國總統川普在蘇格蘭坦伯利出席與英國首相史塔默(Keir Starmer)的聯合記者會時,被問及與中方的談判狀況。川普回應「我們與中國關係良好,但他們很強硬。我希望看到中國能夠開放市場。」
談判過程中,華府方面對成果仍持保留態度。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在受訪時坦言,不期待出現「重大突破」,當前目標是確保已達成協議的執行成效,並維持稀有礦物資源的雙邊流通機制。他也表示,美方仍希望中國逐步將經濟轉向內需導向模式,這是長久以來的政策目標。
而另一層敏感因素則來自台灣。知情人士透露,台灣總統賴清德已決定延後原訂8月訪美行程,以避免對談判造成干擾。據了解,該行程曾包含在美國境內停留,導致中國表達強烈不滿。中方長期聲稱對台灣擁有主權,並反對任何美台官方往來,川普政府對此態度謹慎,希望減少引發中國進一步制裁的可能性。
此外,《金融時報》也引述消息表示,美方近期已暫時擱置部分科技出口限制,避免影響雙邊氣氛,進一步營造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0月底或11月初舉行峰會的條件。此舉雖具戰略意圖,但也引發華府內部人權與安全派的憂慮。
值得注意的是,國會兩黨議員本週也準備提出多項涉及中國人權與台灣議題的法案,可能成為影響談判進展的潛在變數。專家如華府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甘迺迪(Scott Kennedy)認為,目前的談判尚停留在重建互信與程序性協議階段,尚未觸及導致貿易緊張的根本性政策分歧。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