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森特重申99%先進晶片在台灣生產 對美構成國安風險 呼應商務部長警語
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周三(8月27日)在接受《福斯》商業新聞採訪時談論多個議題,包括美國政府「不考慮」投資入股晶片設計巨頭輝達公司(Nvidia),但是也強調台灣及台積電在晶片產業佔據主導地位,已經構成安全風險。
川普政府不考慮入股輝達
貝森特接受「與瑪麗亞共度的早晨」新聞節目專訪,被問及美國是否會考慮入股輝達公司,他回答:「我認為輝達不需要財務支援,所以目前政府入股輝達,不在考慮範圍內。」
不過,財長貝森特提出美國總統川普政府可能入股其他產業的可能性。
「還有其他我們正在重塑的產業嗎?例如造船業?當然,可能會有這樣的產業,這些都是我們必須在美國實現自給自足的關鍵產業。」貝森特說。
他指出,川普政府可能會入股造船業等其他產業公司,同時表示,對於是否有必要入股國防軍工企業,他還不確定。
關於國防等領域,貝森特解釋說:「我不知道我們是否需要入股國防軍工企業。我們拭目以待,看看國防公司是否履行使命,為美國軍方提供充足且及時的交付,而不是過度強調股東利益。」
貝森特接著提到,其他半導體公司表現良好,但是他特別警告說,台積電在全球晶片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對美國構成國家安全風險。
就在7天前,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8月20日接受《CNBC》訪問時,論及類似的議題,他強調美國不能依賴台灣供應先進晶片。
美國不能依賴台灣供應先進晶片
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受訪時表示:「99%的先進半導體在距離中國僅80英哩(約129公里)的地方生產,這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直接威脅。因此,美國目前正積極採取行動,透過與南韓、日本達成協議,以及根據《晶片製造與保護系統法案》(CHIPS Act) 進行重大股權交易,鼓勵晶片製造業務回流美國。」
「台灣距離美國長達9,500英哩,距離中國大陸只有80英哩,我們需要的99%尖端晶片不應該在那裡(台灣)生產。」商務部長特別強調。
在中美緊張關係加劇以及各界普遍擔心台海危機恐擾亂全球科技供應鏈的背景下,川普政府已將半導體主權作為核心優先事項。
盧特尼克證實,川普政府正在與英特爾、其他晶片製造商針對建立和擴大美國國內產能進行談判。「我們必須自己生產晶片,這不再只是經濟問題了,而是關乎美國國家安全。」盧特尼克直截了當說。
為了支持這項戰略,美國已與主要盟友簽署協議。南韓跟日本正在與美國合作開發關鍵的半導體基礎廠區,共同投資先進晶圓廠和科技生態系統,以實現生產多元化,並降低地緣政治風險。
貝森特將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再次會面
美國戰略與東北亞兩個晶片強國的政策相互呼應。日本正在推出巨額補貼,以吸引晶片製造商建造先進的製造設施,而韓國在全國範圍內大力鞏固半導體主導地位,日韓所有這些目標都與美國的戰略目標相互一致。
7天之後,貝森特接受《福斯》新聞節目專訪時也提出類似的警訊,他說,台灣生產全球99%的先進晶片,這是阿拉伯石油禁運危機以來從未見過的國安風險,政府必須為美國經濟的幾個層面「去風險化」。
在國際事務方面,貝森特表示,他預計在10月底或11月初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再次會面,指出先前的會議「正在推動進程」,他補充說,將中國公司從美國證券交易所下市的計畫「尚未列入討論範圍」。
貝森特也批評美國聯準會(Fed),他指出自2008年以來,Fed已經偏離核心貨幣政策的使命,現在他們需要回歸核心使命。
他甚至痛批聯準會描述為一個不負責任的機構,但是同時強調聯準會理事獨立運作的重要性,表示「我們不會向Fed理事沃勒(Waller)和鮑曼發出指令,告訴他們該做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