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揭川普拒賴清德過境紐約 裴洛西震撼:美國政策是否轉向?
台灣總統賴清德原計劃於八月出訪巴拉圭、瓜地馬拉與貝里斯三個台灣友邦,並安排過境美國紐約,拜會美國智庫與僑界。不過,英國《金融時報》28日引述三位知情人士指出,川普政府已明確拒絕賴總統在紐約停留,使得整體行程被迫取消。
消息指出,賴原擬在紐約與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會面,也考慮前往德州達拉斯。但在遭美方告知「不准停留紐約」後,府方才以「颱風災後重建、正聚焦美台貿易磋商」為由,對外宣布總統目前無海外出訪規劃。
儘管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強調行程尚未定案,並將視局勢另做安排,但這起外交動作已引發華府挺台人士高度關注,擔心美方可能在對中談判壓力下,做出有礙台美關係的妥協。
挺台派震驚,裴洛西警告:這是被中國霸凌的訊號
美國聯邦眾議院前議長南希·裴洛西(Nancy Pelosi)28日在社群平台X發文,對川普政府的做法提出嚴厲批評。她直言,阻止台灣民選總統過境美國,是一個危險訊號,象徵美國可能因北京壓力在台灣問題上噤聲。
裴洛西指出,數十年來,美國國會兩黨跨黨派議員堅守《台灣關係法》,堅定捍衛台灣民主。她強調,美台關係不僅關乎亞太與全球安全,也攸關美國經濟利益,特別是台灣海峽的航行自由,更是美國長期支持民主對抗獨裁的道德價值體現。
她警告,若此舉意味著美國對台政策的轉變,那將是習近平在價值、安全與經濟層面「戰勝」美國的徵兆。她呼籲川普政府認清其決策影響,並強調「永遠支持民主,勝過妥協獨裁」。
葛來儀:川普避免在美中峰會前激怒習近平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中國和台灣問題專家葛來儀在她的社群平台X貼文中表示,美國的決定表明「川普希望在美中談判進行以及與習近平舉行峰會的計劃正在進行之際避免激怒北京」。
葛來儀表示,這項決定讓人想起川普第一任期內的事件,當時川普延遲了對台武器銷售,並在川普政府初期擔任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的國務院高級官員黃之鋒訪問台灣並在一次會議上發表講話後「勃然大怒」。
「川普應該頂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壓力,而不是屈服,」葛來儀說。 葛來儀認為,通過暗示美台關係的某些方面是可以談判的,川普將削弱威懾力,並鼓勵習近平在台灣問題上施壓,要求其做出更多讓步。
美中剛好在瑞典談判,時機敏感
這起拒絕過境事件之所以格外敏感,是因為它發生在美中關係重返談判桌之際。根據路透社報導,中美官員於28日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進行貿易會談,正值川普政府試圖與北京緩和緊張關係、爭取下半年川習峰會登場的時刻。
目前川普政府正與中國進行貿易磋商,主軸包括關稅、智慧財產權、市場開放等議題。知情人士指出,川普不願在此敏感時刻「激怒北京」,可能選擇在台灣議題上「低調處理」,避免壓力破壞美中談判進程。
然而,這樣的策略選擇已引發親台派的不安。儘管白宮尚未對事件正式回應,但挺台人士普遍擔憂,美方若為討好北京而犧牲對台支持,恐動搖亞太盟友對美國安全承諾的信心。
台灣中南部災後重建成遮蔽焦點
總統府對於取消訪問行程的說法,是因應台灣南部颱風災情,賴清德專注於國內復原工作,同時與美方進行貿易磋商。但有評論指出,這可能只是外交上的「場面話」,真正原因仍是美方拒絕過境。
有接近台美外交圈人士透露,賴總統的原始行程包括紐約與達拉斯兩站,且希望透過與保守派智庫交流,強化與川普陣營的溝通與了解。如今計畫喊停,讓外界質疑:是川普全面否決賴清德入境,還是僅拒絕他進入特定城市?答案尚待進一步釐清。
下一步何去何從?台美關係進入觀察期
根據《新聞週刊》報導,目前尚不清楚賴清德是否會於今年稍晚另擇時機訪美。雖然他去年曾在出訪太平洋友邦時過境夏威夷與關島,但自川普重返白宮以來尚未再赴美過境。這也讓人關注,川普政府是否將延續美台「非官方往來」的底線,或將進一步設限。
華府觀察人士指出,雖然此次過境受阻不代表正式斷絕台美互動,但若此舉成為未來政策的常態,將嚴重削弱台灣在國際上的空間與信心。同時,美國內部挺台政治力量若未發聲,也可能鼓勵北京在外交孤立策略上更進一步。
此次事件是川普政府第二任期對台政策的重要試金石。是短期外交權宜?還是對北京示好的長期調整?華府、台北與國際社會都在觀察。賴清德此行未成,也讓台灣社會再次警醒:民主盟友間的信任,須不斷以實際行動鞏固,而非口頭承諾。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