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6配息多,績效依舊慘輸0050!揭開股息與總報酬率的真相:高股息不代表高報酬!
圖片來源:Adobe Firefly
對於許多投資人來說,高股息ETF就像一杯溫暖的咖啡——現金入帳時的那一刻,總能帶來安心與滿足感。
我也懂那種第一次收到薪水心情,但我想跟你分享一個不同的視角:看似誘人的高股息,未必代表投資表現優異。其實,真正決定你投資成敗的,並不是收到多少股息,而是整體的總報酬率。
因此在此文章,將透過「賣股模擬」的方式,把一檔股票的資產變現,以匹配另一檔股票的股息現金流。結果非常明顯:只有同時考量股價成長和股息再投入的總報酬率,才是真正評估投資績效的核心關鍵。
總報酬率是什麼?為何比股息更關鍵
「總報酬率」是指「股價成長」加上「股息收入」的總和。這種計算方式能更全面地衡量投資的真實績效。
在台灣,很多投資人看到高殖利率的股票,就覺得這筆投資一定穩賺不賠。但實際上,如果股價停滯甚至下跌,最終的報酬可能遠不如預期。
舉個簡單例子:股票A的年股息率是2%、股價上漲10%;股票B的年股息率是8%,股價只上漲2%。計算總報酬率後,股票A達到12%,而股票B只有10%。
雖然股票B的股息收入較高,但股票A的整體報酬率卻更勝一籌。換句話說,股息只是投資績效的一部分,總報酬率才能完整呈現報酬的全貌。
不過我更建議,計算總報酬率時,選擇計算「股息再投入」的方式。
以元大高股息(0056)高股息ETF為例,10年前投入單筆100萬元,使用YP指投網的股息再投資計算機,評估是否股息再投入的績效數據,兩者的績效差距,超過7%。
圖1:0050、0056股息再投入的報酬比較
圖片來源:小資YP
1.僅考慮股價差異:144萬元。
2.股息產生的報酬:138萬元。
3.含股息再投入:282萬元。
另外,我還想要補充一點,投資收到的發放配息,看似美好,但實際上是企業將你投入的資金退回部分給你,並非額外賺到的錢。
因此,高股息未必意味著更好的績效。真正該看的,是「總報酬率」,包括股價成長與股息再次投入的報酬。
模擬工具實測:一步步破解股息迷思
接下來,我要透過YP指投網的試算工具——台股ETF賣股模擬股息現金流,解析高股息的績效迷思。
這個賣股模擬股息現金流試算工具,將會以1,000萬元,同時投入標的A與B。
重點在於,當股票B發放股息時,此工具會同時賣出相同價值的股票A,用來模擬股票B的股息收入,最後比較兩者持有至今的價值。
換句話說,當每次B收到股息時,A都會透過賣出股票,模擬相對應的股息價值,如此一來,便能保證,在持有的過程中,兩者會收到相同價值的股息,最後只要比較兩者的持股「最終股價」,即可以一較高下。
0050 vs. 0056
先說結論,0056輸慘了。
圖2:0050 vs. 0056終值差異
圖片來源:小資YP
兩者的總報酬差了67%,0050累積2,377萬元,0056則只有1,423萬元。
在比較的期間,0050總共賣出8萬279的單位數、價值1,043萬元,相當於0056的股息總收入。整體的價值歷史走勢如下:
圖3:0050 vs. 0056賣股模擬
圖片來源:小資YP
圖上的橘點,表示0056所獲得的股息。
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觀察股數變化。喜愛高股息的投資者,總是會說不用賣出持股,就能收到股息,是再好不過。
從下圖(圖4)的股數變化表,確實驗證0056的持有股數,都未曾變化過。
圖4:0050 vs. 0056股數變化
圖片來源:小資YP
0056持有的股數從一開始的39萬多股,一直到最後都維持相同的數字。而0050則是因為賣出相對應的股息價值,從一開始的14萬股數,一直下滑至6萬4,000股,少了將近8萬股。
但問題在於,0056最終的持有股數較多,就代表績效比較好嗎?
並不是的,股數並非衡量資產價值的唯一要素,還須考量「股價」。畢竟最終的結果,是由「股數x股價」,再加上「已實現的股息報酬」,這便是總報酬的比較方法。
由此可見,即便持有股數不變,但股價乏力,沒有足夠的成長,是無法與整體市場抗衡的。
VT vs. 元大台灣價值高股息(00940)
一樣先給結論,過去將近1年的模擬,00940的總報酬輸了。
圖5:VT與00940的報酬比較
圖片來源:小資YP
這次是從台英美股ETF賣股模擬股息現金流的工具得到結果。
兩者的所領到的股息,或者是賣出的股息總價值為37萬9,000元,同時段VT賣出了100股。最終兩者持有的股票價值,VT為1,089萬元、00940則是966萬。VT領先123萬元,相當於12.78%。
圖6:VT與00940賣股交易模擬
圖片來源:小資YP
如果想要知道,每次賣出模擬自製股息的細節,也可從這個下圖(圖6)得知。
圖7:VT與00940賣股模擬細節
圖片來源:小資YP
以上2個的實際範例,再次提醒我們,高股息不等於高回報,總報酬率才是重點所在。
聚焦總報酬率,超越股息迷思
「高殖利率」常常讓人有眼睛一亮的感覺,但背後可能處處是隱憂。
當股價持續下跌,殖利率會被推高,這種股票的企業體質可能不穩,而眾人所期待的高股息,未必能如期發放,即便發放,也是在市況不好的情況下,被動賣股換取現金的行為。
反過來,低股息的股票,也不代表未來就會慘淡,更多的是,把利潤再投入業務,有機會讓股價上升。
你應該做的不是選擇高股息ETF,而是廣泛的投資整體市場,以總報酬為考量。
許多歷史數據也支持這一點。
好比我在<高股息策略 – 小心賠了夫人又折兵>提及的內容:「股息不會憑空產生,股價將會反應股息的變化,並未產生額外的財富,更重要的,股息相關的投資策略無法保證可以持續勝出市場,高股息ETF本質上,會選擇特定股票投資,這種選股策略的投資方法,便是集中投資,此舉將會帶來更大價格波動與下跌風險。」
不少高股息股票,長期總報酬率落後大盤,因為股價成長乏力。
你可以從台股ETF績效回測以及ETF定期定額試算,以股息再投入試算總報酬,驗證我所說的。
圖8:0050 0056 ETF定期定額試算
圖片來源:小資YP
請記得,殖利率只是表面,總報酬率才更能反映其真正的價值,透過YP-Finance的模擬工具,幫助你看見,資產的總報酬。
本文獲「小資yp的投資理財筆記」授權轉載,原文:股息與總報酬率的真相:高股息不代表好投資
延伸閱讀
▶複利也適用「82」法則?達人算給你看:掌握複利下這3個關鍵數字,加速存到千萬退休金
▶達成「 財務自由 」需要多少時間?理財達人小資YP:這2大因素至關重要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