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保冷劑放食物上還是下?專家曝「保冷抑菌最佳位置」這招更保鮮不臭酸

早安健康

更新於 09月18日02:00 • 發布於 09月17日02:00 • 新聞中心吳旻珊

你有過便當放在常溫中1小時就餿掉的經驗嗎?或是明明準備了保冷劑,袋子裡的食材卻沒有因此保鮮,沒過多久還是發酸嗎?小小一個保冷劑學問大,放對正確位置,不但能夠維持食物的新鮮,還有助於對抗細菌滋生,守護我們的腸胃道健康!(編輯推薦:雞蛋買回家該直接冰還是先沖洗?危險習慣別再犯,達人教正確保鮮法)用對保冷劑能保鮮還可抑菌!放這位置效果最強

【到早安健康看完整報導】

許多人天氣熱的時候,會額外準備保冷劑放在袋子裡,主要是因為保冷劑的原料結冰後不易融化,可使食物的保冷效果延長至少3倍,是短時間保鮮的重要角色,而日本氣象新聞公司也曾分享F Coop消費者合作社的研究,先使用沾有細菌液體的手套握製飯糰,再分成用保鮮膜包裹、放入有保冷劑的布製便當袋,及放入有保冷劑的保冷袋等3組,靜置於35℃的環境中。

6小時後,有保冷劑的保冷袋因為能夠減緩溫度上升,進而達到抑制細菌滋生的效果,和只用保鮮膜的組別相比,每1g飯糰的細菌含量就差了將近50倍!

圖片來源/ウェザーニュース

不過,也不是說只要把保冷劑丟進袋裡,就能起到良好的保冷抑菌效果。日本知識型節目《只有30%的人知道!小常識大優越》曾實測將保冷劑放在便當盒的上方和下方,置於室溫一段時間後再用紅外線測溫,發現將保冷劑放在便當上面的冷卻效果比較好。(編輯推薦:除了保鮮,保冷劑還有5妙用!幫你除臭冰敷消疲勞

為什麼會這樣呢?大妻女子大學家政系講師伊藤江里子說明,主要是因為冷空氣的密度比暖空氣高,所以會造成「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的現象,若能將保冷劑放在便當的上方,就能加速保冷劑的冷空氣向下流動,增加袋內維持低溫的效率,如果沒有保冷劑,也可以準備結冰水、飲料放在便當上方,一樣能夠起到保冷的效果。

不想食材臭酸就從購物開始預防!避免食物腐敗可靠3秘訣

由於細菌容易在7℃~60℃間快速生長繁殖,所以這段溫度也被稱為「危險溫度帶」,食藥署提醒,為避免細菌在食品中繁殖,進而產生毒素、影響健康,建議食品烹調後避免在室溫放置超過2小時,尤其是夏天室溫超過32℃時,更不能放超過1小時。

如果想預防食材一下就臭酸,除了正確使用保冷劑、抵達目的地後盡快放進冰箱冷藏,南投醫院陳佳祺營養師也整理出3個減少食物腐敗的辦法,從採買時的順序到吃不完時的保存關鍵溫度,不用再擔心細菌害你鬧肚子!

注意採買順序

挑選食材時,建議先購買乾貨、蔬果等常溫食材,再購買生鮮肉品,以免食材在購物期間就因為擺放太久,增加細菌滋生的機會。

儘速放入冰箱保存

食材買回家後,應立即分裝成小盒,以上層放熟食、下層放生食為主,降低生熟食交叉汙染的機率,並將冷藏溫度控制於0℃~7℃間、冷凍則需小於-18℃。

熟食保存需注意溫度

餐點若未食用完畢,應熱藏>60℃、冷藏75℃,才能降低微生物滋生、引起食物腐敗。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保冷劑放食物上還是下?專家曝「保冷抑菌最佳位置」這招更保鮮不臭酸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塑膠都能回收嗎?塑膠玩具、水果網袋怎麼丟?環保局揭不能回收的塑膠黑名單

健康2.0
02

眼睛也會過勞?醫示警 3 大症狀速就醫,避免視網膜病變難挽回

Heho健康
03

歌仔戲天后唐美雲60歲後還逆齡變瘦!3招讓體態氣色越來越年輕

早安健康
04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5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6

他早餐改喝這杯血糖藥減半!醫師一家人也喝綠拿鐵 父親高血脂改善了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