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長壽步數」死亡率接近減半!6個創意訣竅沒去健身房也輕鬆達標
「日行萬步」最健康?但覺得目標太遙遠懶得走?不用被這個數字綁架,因為2025年最新研究發現,只要每天走到7000步,就能大幅降低全因死亡率47%,甚至連癌症、心血管疾病、失智、糖尿病、跌倒、憂鬱風險都跟著下降,健康好處超乎想像!
每天走7千步就有7種健康好處!死亡率大降近一半
這項最新研究發表於《刺胳針公共衛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期刊,來自全球31篇探討「日常步數與健康關聯」的研究整合分析,涵蓋心血管疾病、失智症、第二型糖尿病、癌症、憂鬱症狀以及死亡風險等多項指標。研究驚人發現,其實只要每天走7000步就能有以下效果:
- 全因死亡率:驟降47%,代表若能每天堅持散步就能遠離各種意外。
- 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狂降25%,死亡率更跟著全因死亡率,一同跳水47%。
- 失智症:風險降低38%,讓大腦更靈光、記憶力更穩定。
- 癌症死亡率:減少37%,還讓罹癌風險降低,像多加一層保命防護網。
- 憂鬱症:降低22%,能改善心情、甩開憂鬱。
- 跌倒風險:減少28%,能提升肌力,尤其對年長者特別重要,能有效預防骨折等意外。
- 第二型糖尿病:風險降低14%,飯後散步更加分。
為什麼僅是多走路,效果就能如此驚人?就算是簡單的走路,只要堅持4周以上的運動習慣,就能讓血管變得柔軟,降低動脈硬化風險;甚至能促進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BDNF)分泌,該物質能調控神經細胞生長、促進細胞突觸形成,對改善記憶力、認知功能大有好處。
而美國紐約大學心臟科醫師Sean Heffron也補充,現代人長時間久坐,會導致體內分泌的運動激素(exerkines)變少,這些激素能對抗發炎、保護血管、調節血壓,甚至影響大腦健康都極為關鍵。若動得不夠,自然所有疾病的發病率都會上升。
6招創意增加活動步數,幫助你輕鬆達標不費力!
當然,若本身已經有運動習慣,主導這項研究的澳洲雪梨大學公共衛生學教授Melody Ding也提醒,絕不需要為了7000這個數字而刻意減少活動量,只要能多動一點,不論多少步都對身體有益,重點是持之以恆。
相對地,如果平時慣於久坐不動,要進階到天天7千步,想必還是讓人覺得有點難度,但這時候也不必刻意抽時間跑健身房,否則也很容易半途而廢想放棄,以下分享6個創意方法,讓你不知不覺把步數走滿!
融入生活培養習慣:例如每天吃完午餐散步10分鐘;和親友打電話時邊講電話邊散步。
利用瑣碎時間,「見縫插針」找機會:美國營養師Jennifer Hunt習慣和他人相約時提早5分鐘到達,此時別坐著乾等,不妨到處走走晃晃;刻意把車停得遠一些;搭公車提早1、2站下車;多走樓梯、少搭電梯等,都是刻意增加活動量的好方法。
刻意遠離久坐環境:電視廣告時間起來動動;工作每小時站起來活動、裝水,訂鬧鐘或在螢幕上貼張便條紙提醒自己吧。
自我激勵:美國近年流行「辣妹健走」(Hot Girl Walks),鼓勵邊走邊思考「感恩的事、自我目標與自己多辣」,讓身體與心靈同步成長,不僅獲得運動效果,更能讓心靈變得平靜、更能自我接納,甩掉負面想法。
讓走路散步更有趣:透過手機上的遊戲程式,例如Pokémon GO等擴增實境類遊戲,讓散步變成一場遊戲;在跑步機上邊走邊追劇也是不錯的方式。
記錄進度助攻:使用計步器、智慧型手錶、手機APP等裝置來記錄步數,當看到離目標步數相差不遠,自然會讓人激起達成目標的動力。
除了散步、健走外,Sean Heffron醫師也補充,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最重要,像是跳舞、園藝、打球等,都是讓你樂在其中又能增加身體活動的好方法。最關鍵的是,持續下去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