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減重手術怎麼選?胃袖狀、胃繞道、縮胃曠腸、繞腸 三位權威醫師詳解

Heho健康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6小時前 • 楊依嘉

台灣近年減重手術需求暴增,從傳統的「縮胃」到話題性極高的「縮胃曠腸」與「縮胃繞腸」,讓不少民眾在選擇上更加迷惘。究竟這些手術差在哪裡?國際共識與台灣趨勢又有何不同?三位減重權威王偉、徐國峯、劉耿豪醫師,分別提供了專業解讀。

傳統主流:胃袖狀與胃繞道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體重管理中心主任王偉醫師指出,目前國際肥胖醫學會僅建議三種減重手術:胃袖狀切除、傳統 Y 型胃繞道,以及單一吻合口胃繞道。

  • 胃袖狀切除(縮胃):切掉大部分胃,讓胃變成細長管狀。好處是手術簡單、減重效果快,但有 15–20% 病人術後出現胃食道逆流,而且胃被切除後無法恢復。
  • 胃繞道:將胃分隔成小胃囊並接到小腸,達到「吃得少+吸收差」。能改善胃食道逆流,但病人必須 終身補充維生素。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代謝暨體重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劉耿豪醫師補充,胃袖狀適合「光靠少吃就能瘦」的人;若飲食已經很節制卻還是瘦不下來,就可能要考慮胃繞道手術。

新興手術之一:縮胃曠腸

三軍總醫院減重代謝暨消化系微創手術中心主任徐國峯醫師指出,縮胃曠腸最早由智利醫師設計,2010年代後被引進台灣。做法是在縮胃後,保留一大段小腸「曠置」不用,就像「曠課」一樣沒有參與消化。

  • 特色:限制食量+降低吸收,效果比單純縮胃更強。
  • 爭議:國際上尚未列入主流,徐國峯醫師提醒,曠置的腸段一般為 250–300 公分小腸,如果只剩不到 200 公分,可能引發嚴重營養不良,並進一步造成肝臟損傷,甚或發展為肝衰竭。
  • 台灣趨勢:徐國峯指出,2024年縮胃曠腸手術量一度超越縮胃,成為最多人做的術式,主要是因為縮胃 5 年後復胖率可高達七成,病人與醫師因此尋求「更強力」選項。

王偉認為曠腸並非流行手術,雖話題高,但缺乏長期實證;徐國峯則強調曠腸在安全範圍內是有效的,只是台灣部分醫師過度縮短腸道長度,導致爭議,術式本身沒有錯,錯在被濫用或設計過度。

新興手術之二:縮胃繞腸

縮胃繞腸同樣是在縮胃後,將胃與小腸做連接,讓食物可以部分循原十二指腸通道吸收,部分進入較遠端的腸段減少吸收,形成雙通道的腸胃道構造。與曠腸不同的是,曠腸那段腸子被「放在一邊」,而繞腸則是把腸子接到胃,仍然參與消化路徑。

  • 特色:兼具「吃得少+少吸收」,理論上能減少復胖。
  • 臨床觀察:劉耿豪表示,縮胃後約 16% 病人會產生嚴重胃食道逆流,而繞腸能降低胃壓力,甚至改善部分患者的逆流症狀,因此他傾向建議繞腸。
  • 數據現況:目前繞腸手術的隨訪資料約 3 年,顯示在減重與胃食道逆流改善上都有正面效果,但仍缺乏 10 年以上的長期報告。
  • 台灣趨勢:根據劉耿豪臨床統計,目前台灣做最多的是縮胃繞腸,其次是縮胃曠腸,縮胃本身退到第三。

減重手術術式比較表

手術名稱 原理 優點 缺點/風險 適合族群 胃袖狀切除(縮胃) 切除大部分胃,限制進食量 手術簡單、短期效果佳 約 15–20% 胃食道逆流 食量控制差,少吃就能瘦的人 胃繞道 胃分隔成小胃囊,接到小腸 減重穩定、改善胃食道逆流 終身補充維生素 嚴重逆流、飲食控制仍無效的人 縮胃繞腸 縮胃+小腸重新接胃 減少復胖;改善逆流 僅有 3 年隨訪數據,長期待觀察 有逆流困擾、需要更強減重效果的人 縮胃曠腸 縮胃+曠置部分小腸 減重效果強、代謝改善 國際尚未列入主流;若曠置過長→營養不良 縮胃後復胖風險高者

減重手術不僅是「哪種最流行」,而是哪種最適合個別病人。

  • 王偉提醒:必須回歸實證醫學,不要因為網路宣傳就跟風。
  • 徐國峯強調:術式本身沒有錯,錯在被濫用或設計過度。
  • 劉耿豪建議:選擇時應兼顧「體重控制」與「生活品質」。

文/楊依嘉、圖/巫俊郡

諮詢專家: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體重管理中心主任王偉醫師三軍總醫院減重代謝暨消化系微創手術中心主任徐國峯醫師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代謝暨體重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劉耿豪醫師
資料來源: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

延伸閱讀:

常見腸胃道疾病元凶都是「肥胖」!三種內視鏡減重手術一次看懂

減重方式越來越多!免開腹也能縮胃 「瘦瘦針」新藥輪番上市

>>追蹤實用健康新知!馬上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年僅28歲,「肺齡」竟95歲?醫揭:5大風險影響肺功能、5招維持「年輕肺」

華人健康網
02

戒掉2食物增加1習慣 4旬糖尿病患者成功甩肉16kg

鏡週刊
03

牙齒決定我們會不會得「失智症」?李偉文醫師:避免腦神經退化、失能,注意4件事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養生變傷身?醫曝台人最愛「這6大營養素」,吃過量反害噁心、便秘、手腳麻:嚴重恐傷肝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