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協議掀分利爭議,川普擬獲九成利潤,日方澄清按貢獻與風險分配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國總統川普日前高調宣布與日本達成一項涵蓋投資與關稅減讓的重大協議,並聲稱美國將從日本高達5,500億美元的投資方案中「取得90%利潤」。此番言論在日方引發極大爭議與不安,儘管日本政府並未否認整體投資規模,但對利潤分配比例提出強烈澄清。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對此表示,有關美方將獲得九成利潤的說法,並不反映實際協議架構。雙邊尚在就投資細節進行設計與談判,利潤將「依據雙方實際投入與風險承擔比例分配」,絕非外界誤解的單向資金輸出或不對等合作。
根據日本政府說法,其投資計畫將透過日本國際合作銀行(JBIC)及日本貿易保險公司(NEXI)提供貸款與融資擔保,配合美方企業承擔高風險技術開發與市場推廣工作。日方官員亦明言,若美方主導高風險項目、投入資本較大,自然可合理要求更高比例回報,這是在商業合作上可接受的風險回報邏輯。
然而,有關協議內容疑似存在「即席更動」的線索,也引發外界諸多揣測。根據白宮副幕僚長斯堪維諾(Dan Scavino)上傳的照片,川普總統辦公桌上的簡報卡片原列日本投資金額為4,000億美元,後手動塗改為5,000億美元,而川普最終公開發文時更將數字調高至5,500億美元,並強調「美方將獲得九成利潤」。
該卡片亦寫有「50%利潤」字樣,疑為原始構想中的利潤平分條款,然而後遭調整為九成。對此,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回應稱,卡片為其製作並放置於總統辦公桌前,但未進一步解釋為何有明顯塗改痕跡。
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則強調,美國同意給予日本汽車及其他商品15%「對等關稅」優惠,是因為日方願意提供創新融資機制,包括大型項目資產信貸與保證。「15%不是底線,日本得到優惠,是因其資金融通能力符合美方戰略需求。」
除投資方面外,此次協議也涵蓋貿易讓利項目。白宮指出,日本將擴大美國稻米進口75%,並於「對等關稅」機制生效後,調降汽車等商品進口關稅至15%。不過,日本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強調,此舉不會改變日本整體進口配額,將採「最低關稅門檻架構」執行,保留自主彈性。
儘管白宮對此協議高度讚揚,視為川普在「90天對等關稅談判期」內的一大突破,但日本國內汽車產業界對讓步條件反應冷淡。有業者質疑,若利潤分配傾斜、投資回報不確定,恐造成日本資金與風險過度外流。
美國政策研究機構Piper Sandler分析師拉佩里埃(Andy Laperriere)指出,日本將5,500億美元視為投資上限,並可能拖延不具利潤前景的項目推動。他認為,協議框架雖具象徵意義,但實際執行將取決於雙邊後續談判成果與民間企業配合度。
市場人士表示,日本此次強調經濟合作必須建立於「共擔風險、共享回報」的基礎,而非簡單對價交換。雖有政治宣示色彩,但協議實質內容仍充滿變數,未來將持續牽動美日貿易、投資與戰略合作走向。
下載「財訊快報App」最即時最專業最深度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