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20%出爐! 台股跌逾百點 塑膠類股慘倒一片綠
台美暫時性關稅20%,衝擊最大的,當然就是國內傳統產業!經濟部特別點名,包括工具機、模具、塑膠製品、以及電子材料,這四大產業得要特別留意,像是塑膠製品,銷往美國的比率高達三成,台灣與日韓之間的5%關稅落差,勢必會讓我們失去競爭力,已經有國內業者開始擔心,關稅一旦生效,真的會賺不到任何利潤,連今(1)日的台北股市,塑膠類股,都是一片綠油油。
加權指數一開盤,如同投資人的心情劇烈波動,台灣時間8月1號台美關稅掀牌,大盤以23318點開出,一度下挫超過3百點,隨後跌勢迅速收斂,終場下跌108點跌幅0.46%,不過也是有重災區難以倖免,塑膠類股一片綠油油,台塑南亞華夏都有明顯跌幅。
小型塑膠袋工廠照常上班,不過業者卻是憂心忡忡,因為關稅衝擊迎面襲來,從原料到設備成本都上漲一成,本來國內以外銷為主的大公司,被迫轉向內需市場,競爭對手一多生意更難做業者好無奈。
小型塑膠製品公司負責人吳星樺說:「就是有一些案子接回來,做「身體健康」的,我公司基本上就是沒有賺錢,這樣的情況如果持續兩三年,我相信台灣的這個社會,就不是10%,20%的問題了。」
前台灣螺絲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蔡圖晉說:「一定會衝擊啊,因為台灣其實很多高階的東西,都跟日本,跟韓國競爭啊。」對等關稅20%說是暫時,卻也讓傳統中小企業措手不及,經濟部點名衝擊最大四大產業,分別是工具機模具,塑膠製品與電子材料。
其中工具機的產值,逼近千億元新台幣,模具產值衝擊最大5.28%,塑膠製品銷往美國比率,高達三成影響同樣不小,還有產值7千8百多億的電子材料,這四大產業都得面對,主要競爭對手日本韓國,跟我們有5%的關稅差距,台灣可能因此失去優勢。
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說:「只要韓國日本和我們有競爭的,像機工器啊,或者很多的電子零組件,這些東西,大概我們都會喪失一些市場,尤其美國的市場,你看嘛,同樣的品質,同樣的東西,為什麼我們要去買個比較貴的,美國消費者也不一定買單。」
即便關稅已經從4月初的32%,大幅下修到20%,但距離日韓的五個百分點,對傳統產業卻是沉重壓力,在力拚降稅成功前,中小企業只得繃緊神經且戰且走。
顯示全部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