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巡倒清刷 亞洲屈公病確診數急增
全球屈公病疫情拉警報,今年(2025)全球累計超過25萬例病例、目前在美洲的疫情最為嚴重,而亞洲也超過3萬例、其中,中國大陸、廣東,確診病例將近7000例,台灣也逃不過這波威脅,截至目前,疾管署統計,一共有16例,都是境外移入。至於這波疫情升溫,專家也推斷,與全球暖化、升溫有關,助長病媒蚊孳生、擴散,因此,近期台灣面對連日大雨,民眾一定要清除積水,注意自身預防,不讓蚊子有機可乘。
蚊子叮咬下去,奇癢無比,過往大家都熟知"登革熱",堪稱台灣夏日棘手傳染病,但現在要小心"屈公病",悄悄蔓延。
台北慈濟醫院感染科醫師 洪伯斌:「(屈公病)它出現症狀比較有特徵性,就是說他(病患)會出現一段時間的倦怠,病人可能會覺得無力 或者是說,他其實就是力不從心這樣子,那隨後他會出現比較冗長的,一個關節的症狀。」
屈公病,病媒蚊和登革熱一樣,都是透過白線斑蚊、埃及斑蚊傳播;對於孩、孕婦、長者,感染機會比較高,但兩者相較起來,屈公病在重症、死亡率較低。
台北慈濟醫院感染科醫師 洪伯斌:「潛伏期那基本上常態是3到5天,可延長到5到8天,但是不好預防,因為在病人有症狀期前面的兩天,其實他身上就有病毒。」
專家也觀察,這段時間以來,南部時常有強降雨,加上全球溫度持續上升,在氣溫、降雨,都符合條件之下,有利於病媒蚊孳生,間接造成流行。
陽明交大環境與衛生職業研究所教授 郭憲文:「研究報告的話發現的話,當我們平均的溫度增加的時候,我們的這個一些病媒傳染病,範圍的話就會擴大,甚至會往這個 緯度的話會增高。」
屈公病目前全球累積,超過25萬例病例,以國內來看,疾管署最新統計,一共16例,都是境外移入,包含印尼、菲律賓、斯里蘭卡;病例數,也是近6年同期最高。
陽明交大環境與衛生職業研究所教授 郭憲文:「蚊子內部的話 牠的複製能力,或者是牠的增生能力,就也會增加,所以不單單是病媒蚊增加了,牠的範圍增加了 ,牠的病毒的這種活動性,複製能力又提高了,所以更增加我們感染到這些,病媒傳染病的問題。」
只要積水達0.5公分,蚊子都能產卵,為防堵本土疫情發生,除了確保環境清潔、健康之外,面對中國大陸、廣東「屈公病」病例暴增,疾管署也將旅遊疫情建議等級,提升到第二級警示,民眾要多加留意。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