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無法控制衝動?SEL調節情緒從小練習
自我管理和調節有關。
情緒不只是調節來的,還是「共同調節」而來,透過人際關係,我們學會調節。
很多來到教室的學生經歷過創傷與壓力,他們處於「失調」的狀態,無法控制或調節自己對某些刺激的反應。如果我們曾經成功協助他們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我們現在必須提供策略,讓他們懂得應對這些情緒,也就是進行自我管理。
CASEL(2017)指出「自我管理」由六個部分所組成:
• 衝動控制
• 壓力管理
• 自律
• 自我激勵
• 目標設定
• 組織能力
自我管理的這些組成部分在許多方面都互有關聯。舉例來說,衝動控制會影響自律,而設定目標需要自我激勵和組織能力。對學生而言,能在不同場合,諸如:上課、午餐、放學前後、公車上等上百種會置身的場所與情況下;調節想法、情緒與行動,就是自我管理的核心。
大腦裡的自我管理
大腦裡各種結構和神經化學物質,都與自我管理互有關聯的組成有關。
舉例來說,朝目標努力(包括:運用組織能力)會分泌多巴胺,也就是大腦中的「自我感覺良好」化學物質;達成目標可以提供大腦很需要的血清素,也就是一種鎮靜化學物質。
當我們達成目標時,多巴胺的濃度就會下降;但如果我們因達成目標而受到肯定,多巴胺就會被血清素取代,而血清素就會讓我們更容易處理壓力和控制衝動。
從負面的角度來看,憤怒可能導致杏仁核(大腦中小小的原始情緒結構體)發動情緒「劫持」。
只要大腦的情緒中心將前額葉皮質的思考過程擱置到一旁,問題就來了。
此時,大腦的反應區會分泌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皮質醇在體內翻湧,妨礙邏輯思考;皮質醇也會妨礙位於杏仁核旁邊的海馬迴,而海馬迴是主掌記憶形成,這種情況可能引發「迎戰或逃跑」反應,讓我們做出日後可能會後悔的行為。
如果我們「知道」自己在生氣,也就是我們可以指認出自己的情緒,我們的思緒就會從非理性的杏仁核,轉移到深思熟慮的前額葉皮質。
我們無法在腦部掌管反射性行為的自動區域中,說出情緒的名稱;我們只能在前額葉,也就是語言中樞所在的位置,才能命名情緒。
當我們面對強烈情緒時,能夠觸及前額葉並命名這些情緒,是自我管理的核心。唯有在額葉的前額葉皮質區域,我們才能選擇自己要做出什麼反應(見圖4.1)。
感受溫度計(The Feeling Thermometer)
「感受溫度計」這個方法,適用所有年級學生來練習衝動控制。高年級學生(Elias & Tobias, 2018)遇到讓他們失控的事件時,可以填寫自行製作的個人感受溫度計,你也可以發事先印好的紙本給孩子,請他們在紙的上方寫下當天的日期及感受(例如:憤怒、失望或沮喪)。
底下則是三欄的表格:左側那一欄標上「發生了什麼事」,學生在這一欄裡描述引發他們感受的事件或情況;在右側欄標上「想法」,記錄他們對這個情境的想法,心裡有什麼念頭都可以寫。
例如:「我討厭__」、「爸媽不關心我」或「學校裡沒人喜歡我」。
最後,學生用麥克筆在中間欄位溫度計圖像上,標示自己的感受溫度有多「高」。帶全班一起練習這個技巧,提醒學生情緒升溫時,或許可先試試呼吸技巧,讓自己冷靜下來,避免在自己有機會反思前,讓不當言論脫口而出。
如果你是小學教師,可以在教室牆上掛大型的感受溫度計,顯示從冷到熱的溫度,有著負面情緒的學生,可以在溫度計相應的心情旁邊寫下自己的名字。
舉例來說,剛才在遊樂場上經歷不開心事件的學生,可以在「非常高」的溫度旁寫下自己的名字。你甚至可以在每位學生的桌上放一張護貝的溫度計圖片,學生就可以隨時標示他們的感受。
正念・呼吸練習
正念讓學生有能力全心處在當下,在任何時間點都能覺察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覺察情緒、想法與身體感受之間的連結,能夠讓學生更有效調節情緒。
一旦他們知道哪種自我調節技巧最適合自己,他們就能在覺得要失控時加以運用。
正念還有個附加好處,就是可以增強大腦前額頂葉系統的注意力網絡。研究(Dunning et al., 2019)指出,當學生有更多的正念思維,就有更多的認知靈活度。正念會增加額葉和海馬迴(對於學習與記憶很重要的區域)的大腦細胞數量,減少杏仁核(迎戰或逃跑反應的源頭)的細胞數量,進而降低反應性。
再進一步解釋,杏仁核細胞數量降低,意味著杏仁核和前額葉皮質(高階思考、專注力和規劃的中樞)之間的連結變少,也表示大腦發出警報的情況會減少。
要教正念,可以從許多不同的呼吸技巧開始。選一個你喜歡的,傳授給學生,提供他們變化。以下是幾個例子:
- 基本呼吸法:鼻子吸氣,嘴巴吐氣,速度放慢。
- 4 ╳ 4 呼吸法:鼻子吸氣,數到4,屏住氣,數到4,吐氣,數到4,再屏住氣,數到4。有些教師會在學生桌上放上護貝好的提示卡(見圖4.2),引導學生學會這個技巧。
棉球呼吸法:請學生坐好,不要讓他們和其他人有眼神接觸。發給他們每人一個棉花球,讓他們把棉球放在手掌心。
請每位學生用1分鐘的時間慢慢吸氣、吐氣,同時控制棉球,讓棉球從手掌心移動到指尖。請學生注意在控制棉球時,他們的呼吸如何緩慢下來。
1分鐘之後,請學生把呼吸放得更慢,讓棉球不要超過掌心和手指的交會點(Tantillo Philibert, 2016)。
- 風車呼吸法:給學生風車,讓他們專注在呼吸上,同時學著控制風車轉動的速度。雖然孩子喜歡讓風車轉得越快越好,但還是要幫助他們覺察在平靜緩慢的呼吸下,風車可以轉得多慢。
- 讓學生練習呼吸技巧很重要,這麼一來,呼吸技巧就會變成自動反應,學生可以自己用來控制情緒和行為。(在考試前,你可以帶著學生一起做呼吸練習,把焦慮平息下來。)
(本文節錄自親子天下《SEL全方位實踐指南》,作者:瑪芮里.斯普格 ,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優惠方案:翻轉教育年訂+《SEL全方位實踐指南》=只要$649(39折)
單書購買連結:親子天下Shopping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