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為何還沒收到信】川普致函 14 國公告新關稅,半導體業者估台灣稅率將比對手高
美國總統川普陸續公布新對等關稅稅率名單,7/7 通知日本、韓國等 14 個國家,如果未能立即和美國達成新的貿易協議,將自 8/1 起面臨至少 25% 的關稅。川普已致函各國領袖,並透過社群平台公布最新稅率,《紐約時報》預估,本週美方還會針對更多國家祭出關稅威脅。
行政院回應:正在美國持續談判中
《紐約時報》指出,這項新稅率實際上取代了川普今年 4 月首次宣布的對等關稅政策。當時幾乎所有國家都遭到關稅課徵,其中台灣被課 32%,高於日本的 24%、韓國的 25%。不過,美國政府一週後即撤回原方案,並給予 90 天談判期。根據《中央社》7/8 報導,針對媒體詢問台灣是否接獲美方關於對等關稅的通知信,行政院表示未收到這項信件,而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等人目前正在美國持續談判中。
7/7 公告的名單中,日本與韓國各占美國進口市場約 4%,將從 8/1 起面臨 25% 關稅,泰國則為 36%,孟加拉 35%,最高是緬甸的 40%。《路透社》指出,這些新關稅不會與先前公布的產業性關稅合併計算,例如日本汽車的關稅將維持在 25%,不會因為新的對等關稅而相加上升至 50%。
美國調整對等關稅實施國家與稅率
國家 7/7 美國對該國商品關稅稅率 日本 25% 韓國 25% 泰國 36% 馬來西亞 25% 印尼 32% 南非 30% 柬埔寨 36% 孟加拉 35% 哈薩克 25% 突尼西亞 25% 資料來源:《TechOrange》整理。
業者觀察:台灣面臨的關稅風險依舊不小
雖然台灣不在 7/7 首波公告名單中,且半導體產業早於 4 月公告時即被豁免,但如今已有業者認為局勢「不妙」。《經濟日報》報導,台積電重要供應商家登精密董事長邱銘乾 7/8 表示,台灣對等關稅稅率要低於日本稅率的機率恐怕不高。他也提醒,雖然全球晶片貿易沒有被徵關稅,但關稅本質是政治協商結果,勢必拉高整體貿易成本。
事實上,除了半導體和金屬,幾乎所有台灣主要出口產業如電子、機械、汽車零件、自行車,甚至 AI 伺服器,皆可能面臨關稅風險,這些產業也與日本和韓國在美國市場存在競爭關係。
英國諾丁漢大學台灣研究中心發行的《台灣洞察》在 4 月時即分析,儘管台灣企業已在美國半導體產業進行了大量投資,但是與日本、韓國等主要競爭對手相比,台灣當前面臨的關稅稅率更高,使台灣處於明顯的劣勢。
《經濟學人》指出,川普的對等關稅最後期限一延再延,美國的貿易夥伴面臨艱難的權衡,並懷疑如果未能達成協議,可能會再次延長談判期,而這種關係不對等,對於依賴出口的國家將來說將承受比美國更大的損失。而大家的目標是做到恰到好處的讓步,以避免全面徵收關稅,同時又避免徹底投降。
接下來台灣是否能取得更有利的協議成果,以及各國在 8/1 大限之前是否有新的談判進度,將是主要看點。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資料來源:Donald J. Trump、《New York Times》、《Reuters》、《中央社》、《經濟日報》、《Taiwan Insight》、《Common Wealth Magazine》、《Economist》,首圖來源:Donald Trump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