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40歲男狂瘦16公斤逆轉胰島素阻抗!走路通勤+戒吃2食物立大功

早安健康

更新於 08月26日04:00 • 發布於 08月25日04:00 • 新聞中心傅鴻儒

糖尿病是台灣十大死因之一,全國患者已超過200萬人,其中最讓人苦惱的就是血糖上上下下、體重不上不下,難以穩定血糖波動更瘦不下來,形成惡性循環。

不過,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李晨瑜最近在臉書分享案例,一位40多歲周先生確診糖尿病多年,體重和糖化血色素始終沒改善,結果某次回診竟驚人瘦下近10公斤,連醫師都直呼「這實在太勵志!」探究秘訣不是什麼昂貴療法,而是再平凡不過的飲食與運動小改變,成為扭轉健康的關鍵,包含戒吃2食物、每天健走1小時,短短幾個月甩肉16公斤,糖化血色素和胰島素阻抗都大幅下降!

戒掉2食物立大功!這些精緻澱粉害你不吃甜也高血糖

原來,這名患者首先就是把平常最愛吃的水煎包、水餃幾乎通通戒掉,並且盡可能依循糖尿病飲食原則。

很多人以為少吃甜食就能對抗糖尿病,但真正被忽略的危機往往藏在日常主食。像是水煎包、水餃,看似小巧無害,但一不小心就吃太多,尤其水餃皮、包子皮這類食物本身是精緻澱粉,內餡還可能高油高肥肉,再加上香油、蠔油、醬油等重口味調味,一口接一口,不知不覺三高風險全找上門。

營養師張語希曾在臉書分享影片解釋,精緻澱粉進入體內後會迅速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短時間內飆升,也會逐漸讓胰島素敏感度下降。這也是為什麼看似「輕鬆」的早餐,其實隱藏著巨大風險。此外,搭配水餃、水煎包的醬油膏、甜辣醬,也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大量糖分與熱量。

除了水煎包、水餃外,還有其他台灣人愛吃的早餐,都是典型的案例:

  • 煎餃:一顆50–60大卡,多為肥肉內餡再油煎,熱量驚人。
  • 燒餅油條:高碳+高油,熱量超過500大卡。
  • 飯糰:糯米高 GI,內餡多為肉鬆、油條、酸菜,一顆高達600大卡。
  • 鐵板麵:麵條高 GI,醬汁含糖與太白粉,熱量約 400–500大卡。
  • 奶酥厚片、玉米脆片:高糖高油,看似無害卻是隱藏陷阱。

當然,要一夕之間完全不吃這些熱愛食物真的太難,李婉萍營養師也為此建議「聰明替換」妙招,像是燒餅油條可以改成「燒餅夾蛋+生菜」,飯糰少放酸菜,鐵板麵則減醬汁再加一顆蛋,就能大幅降低油脂與糖分負擔。

日走萬步見效!控糖運動不只走路,3大注意事項保安全

除了飲食,該名患者還替自己立下「每日一萬步」的規矩,下班後乾脆從三重一路走回台北,堅持每天健走1小時,也默默成為控糖的秘密武器。當然,這不是要每個人每天都要走一小時才有用,就算是在飯後散步10~20分鐘,也對於血糖平穩有幫助,還能提升胰島素敏感度,關鍵還是在你有沒有實際「動起來」。

糖尿病醫師李唐越表示,運動能直接改善胰島素阻抗。義大利一項研究顯示,接受生活型態改善諮詢的糖尿病患者,僅四個月血糖、糖化血色素與腰圍都有明顯進步。原因在於運動能讓肌肉細胞更有效利用葡萄糖,增加肝糖合成,降低血糖與脂肪肝風險。除了走路,糖友還可以搭配 有氧運動+阻力訓練,例如 Zone 2超慢跑、深蹲、弓箭步。不過李唐越醫師也提醒,糖尿病患者運動要注意:

  • 避免空腹運動,建議在飯後適度運動,血糖更快穩定。
  • 若血糖過低(<70)或過高(>250,伴隨酮體),應暫緩運動。
  • 記得補充水分,避免赤腳運動,並留意高溫天氣。

總結來說,糖尿病並非單靠藥物控制,只要從日常做起,少吃高 GI 澱粉與油炸食物,避免隱藏糖分的醬料,不僅血糖能穩住,身形也能悄悄變健康!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40歲男狂瘦16公斤逆轉胰島素阻抗!走路通勤+戒吃2食物立大功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塑膠都能回收嗎?塑膠玩具、水果網袋怎麼丟?環保局揭不能回收的塑膠黑名單

健康2.0
02

眼睛也會過勞?醫示警 3 大症狀速就醫,避免視網膜病變難挽回

Heho健康
03

歌仔戲天后唐美雲60歲後還逆齡變瘦!3招讓體態氣色越來越年輕

早安健康
04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5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6

他早餐改喝這杯血糖藥減半!醫師一家人也喝綠拿鐵 父親高血脂改善了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