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血糖狂飆禍首竟是早餐!3位名醫也在吃的「神級菜單」穩糖抗炎雙效護心

早安健康

更新於 07月18日04:00 • 發布於 07月17日04:00 • 新聞中心蔡經謙

你每天吃的早餐不只是填飽肚子,更是穩血糖的「開機鍵」!日本家醫科醫師細田俊樹提醒,長期血糖控制不良、糖化血色素居高不下,很多患者問題往往出在一頓錯誤的早餐。來看看名醫的私房菜單,輕鬆用一頓早餐就幫自己穩住一整天的血糖!

吃錯早餐、不吃早餐,都害血糖「急升急降」

很多人早餐喜歡吃飯糰、麵包,滿滿精緻澱粉飽腹一頓,或到早餐店點熱夠薯條配冰奶茶,加工物和油脂糖分都爆表,甚至是隨手買一瓶果汁、蔬果汁,感覺很健康養生,實則少了膳食纖維,幾乎只剩糖水可言。這類型早餐容易導致飯後血糖急速飆高,所以可能當下會滿足,卻帶來整天血糖劇烈波動的危機,不僅傷害血管,也加速糖尿病併發症發生。

不吃早餐也不是辦法。京都府立醫科大學一項研究曾追蹤13萬人長達6.4年,發現每週不吃早餐超過3次的人,糖尿病風險增加1.33倍。原因在於,跳過早餐不僅讓下一餐暴飲暴食,更會打亂生理時鐘、干擾血糖代謝機制,對健康反而有害。

好消息是,只要早餐吃得對,例如注重膳食纖維的攝取,就能讓下一餐的血糖更穩定。多位日本糖尿病名醫分享了他們的私房「穩糖早餐菜單」,讓患者在日常中輕鬆實踐、穩定顧好血糖。

糖尿病醫師市原由美江:5菜色缺一不可!活用糙米、寒天穩血糖

市原由美江醫師是穩血糖高手!不只身為日本糖尿病專家,更因為她自己本身就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自11歲發病以來就需要靠吃對早餐來幫助穩定血糖。她每天的早餐幾乎都一樣,目的是維持碳水化合物攝取穩定,避免血糖劇烈變化。

  • 糙米飯100g(煮得偏硬有利細嚼慢嚥)
  • 即溶味噌湯+寒天絲(豐富膳食纖維、增加飽足感)
  • 納豆+生雞蛋(補充優質蛋白質,但納豆醬汁建議減半)
  • 微波蔬菜(例如豆芽和韭菜,加熱後拌入芝麻油與適量鹽調味)
  • 黑咖啡+無糖豆漿(不加糖,避免攝取多餘糖份)

從早餐內容來看,市原由美江醫師採取的方式是均衡攝取膳食纖維、優質蛋白與低GI值的非精緻澱粉,幫助控制血糖,避免餐後過度升高。

糖尿病醫師姜信午:愛吃油漬沙丁魚與麵包!吃對順序血糖更穩定

現任糖尿病專科醫師的姜信午,在醫學生時期就發現自己的空腹血糖偏高(約100~110mg/dL),可能與家族遺傳體質有關,他便開始格外注意飲食習慣,尤其以「油漬沙丁魚」搭配GI麵包作為他的早餐主力,他強調,早餐的進食順序,也會影響血糖穩定度,建議蛋白質與脂肪先吃,可以刺激腸道,幫助胰臟分泌胰島素,讓血糖上升速度變得更平穩。

  • 油漬沙丁魚(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預防動脈硬化)
  • 低GI麵粉製成的麵包(比白吐司更能避免血糖飆升)
  • 順序:蔬菜 → 魚 → 蔬菜→ 魚 → 最後再吃主食麵包

姜信午醫師也坦言「偶爾放縱才能長久維持」,週末偶爾會來份自己最愛的咖哩麵包或生蛋拌飯,轉換心情、調節心理壓力,反而有助持之以恆。

糖尿病醫師山田悟:「蛋白+好油」穩糖、抗發炎雙效兼顧

日本糖尿病名醫山田悟同樣主張,早餐絕不能少了蛋白質和好油,這兩項是預防餐後高血糖的關鍵,加上攝取好油還有豐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幫助身體抗發炎!他的早餐組合包含:

  • 起司歐姆蛋(3顆蛋)
  • 鮪魚沙拉佐橄欖油
  • 麥麩麵包塗奶油
  • 無糖高脂優格+堅果
  • 黑咖啡

其中,他特別提醒要挑選無糖優格,很多市售優格多添加糖分、水果,但這樣一來糖分攝取過高,容易導致血糖與三酸甘油脂暴衝,甚至破壞腸道健康,長期下來反而失去吃健康早餐的意義了,最好多注意喔!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血糖狂飆禍首竟是早餐!3位名醫也在吃的「神級菜單」穩糖抗炎雙效護心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塑膠都能回收嗎?塑膠玩具、水果網袋怎麼丟?環保局揭不能回收的塑膠黑名單

健康2.0
02

眼睛也會過勞?醫示警 3 大症狀速就醫,避免視網膜病變難挽回

Heho健康
03

歌仔戲天后唐美雲60歲後還逆齡變瘦!3招讓體態氣色越來越年輕

早安健康
04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5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6

他早餐改喝這杯血糖藥減半!醫師一家人也喝綠拿鐵 父親高血脂改善了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