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一級致癌物潛藏家中!最棘手「6大毒源」廚房成重災區,醫教這樣自保

早安健康

更新於 07月26日04:00 • 發布於 07月25日04:00 • 新聞中心傅鴻儒

台灣肝癌死亡率高居十大癌症第二,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出現症狀時往往為時已晚,因此日常預防至關重要。除了大家普遍觀念中的熬夜、喝酒增加肝臟負擔,更要小心的還有日常餐桌上的花生、果乾、辣椒粉,甚至廚房裡愛用的砧板,都可能藏有一級致癌物「黃麴毒素」,在不知不覺中釋放傷肝毒素,提高罹癌風險!

黃麴毒素是最陰險的致癌物之一!原因在於,它無色無味、不怕高溫,吃進體內後會悄悄累積在肝臟,造成長期損害。既然無法靠烹調去除,唯一防線就是別讓它進到肚子裡!從食材保存到廚具選擇,日常防毒得從細節做起。以下就來盤點家中6大常見「毒源」,快檢查你家中招了沒?

1. 穀物與堅果

花生、玉米、白米、小麥等家常食材,都是常見的黃麴毒素滋生地!秀傳醫療體系中部院區總院長黃士維醫師於臉書提醒,在台灣這種潮濕又悶熱的氣候,只要保存不當,黴菌就會找上門,即使食物看起來沒發霉,毒素也可能早已潛伏其中。

花生、堅果類的相關案例並不少見,營養師劉怡里就曾在「醫師好辣」節目分享個案,一名肝癌患者平時經常以花生下酒,出現「肚子變大、疲倦」等症狀也不以為意,直到被診斷出肝癌才驚覺不妙,最後已需要換肝治療。提醒大家,開封後的堅果類一定要冷藏保存,像花生醬、豆瓣醬這類含豆類原料的醬料,也要挑選品牌有通過黃麴毒素檢驗的產品為佳。

2. 果乾與香料

乾燥後的食物不一定是防黴保證!果乾、辣椒粉、胡椒粉等乾貨若曾受潮或包裝不良,黴菌照樣找得到縫隙入侵。建議選擇包裝完整、標示清楚的產品購買,別貪圖便宜買來路不明的散裝香料,回家後也要放在乾燥陰涼處,定期檢查有無異味與變色。

3. 木質砧板、木筷等廚具

木砧板材質不傷刀又不易滑動,是廚房裡的好幫手,但這些木質廚具也最容易吸水發霉、藏汙納垢,一旦沒有徹底晾乾,裂縫中的水氣與食物殘渣就會養出黴菌!不僅如此,木頭材質如果長期泡水,也容易造成細菌孳生,成為污染源。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微生物學教授Chuck Gerba研究甚至曾發現,廚房砧板上的細菌量可能是馬桶座的200倍,令人震驚!

此外,常見的木筷子也要注意!例如中國過去就傳出一家四口都罹癌的案例,追查竟與長期使用發霉竹筷有關。家事達人陳映如建議,可在砧板底部兩側各墊一支筷子,讓砧板站立晾乾,避免底下積水發霉;若發現木製廚具有裂縫、異味或霉斑,應立刻更換!

4. 動物性食品

肉類與乳製品也可能受到黃麴毒素污染。黃士維醫師指出,當飼料遭黃麴毒素污染,動物吃下後毒素會殘留體內,進而進入肉類與乳製品。雖然這類污染濃度相對較低,但若長期食用仍具風險。選購時最好挑選有來源標示、具檢驗保證的產品較安心。

5. 花生油等家庭用油

選購花生油要小心!若榨油用的花生本身就發霉受汙染,即便榨成油也無法去除黃麴毒素。營養師林世航提醒,選購時應認明設備合格、值得信賴的業者,別讓炒菜變成下毒!

6.不通風或潮濕的食品儲藏櫃、儲藏室

別小看台灣潮濕高溫的氣候,不通風的食品櫃、儲藏室,最容易讓黃麴菌悄悄滋生。尤其像五穀雜糧、堅果類、豆類、南北乾貨類、辛香料、醃漬類食品、古法釀造製品、地瓜粉及麵粉等容易被黃麴菌汙染的食材,建議使用乾燥密封罐妥善保存,放置於陰涼處,一旦發現發霉,記得立刻丟棄,別讓肉眼看不見的菌絲害你誤食毒素。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一級致癌物潛藏家中!最棘手「6大毒源」廚房成重災區,醫教這樣自保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塑膠都能回收嗎?塑膠玩具、水果網袋怎麼丟?環保局揭不能回收的塑膠黑名單

健康2.0
02

眼睛也會過勞?醫示警 3 大症狀速就醫,避免視網膜病變難挽回

Heho健康
03

歌仔戲天后唐美雲60歲後還逆齡變瘦!3招讓體態氣色越來越年輕

早安健康
04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5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6

他早餐改喝這杯血糖藥減半!醫師一家人也喝綠拿鐵 父親高血脂改善了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