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傳洽商入股 英特爾股價大漲7% 陳立武有望續掌大位
彭博資訊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正與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洽談收購股權事宜,計畫由政府直接出資,協助英特爾擴大在美國本土的製造布局。若成局,這將是白宮進一步模糊產官界線的最新案例,也令英特爾股價14日應聲大漲逾7%。
據悉,此構想源於川普與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近期的一場會議。美方有意透過入股支持英特爾位於俄亥俄州的晶圓廠計畫,但具體持股比例與資金規模尚未敲定,且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
俄亥俄廠計畫延宕,政治壓力日增
英特爾先前承諾將俄亥俄州廠打造為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基地,但工程一再延後,引發地方不滿。共和黨籍參議員莫雷諾(Bernie Moreno)甚至公開指控英特爾違背承諾,呼籲展開「詐欺調查」。由於俄亥俄州在政治版圖上的重要性,此計畫已被列為雙方協商的優先事項。
英特爾目前是《晶片法》補助的最大受惠者,已獲85億美元補助及110億美元貸款。然而,若再加上政府入股,該公司承擔的政治壓力勢必更沉重,尤其在缺乏明確客戶承諾的情況下加速建廠,恐與長期商業利益相衝突。
白宮與英特爾回應低調
對於外界傳聞,英特爾未正面回應,只強調公司「堅定支持川普總統加強美國科技與製造業領導地位的努力」,並期待持續合作。白宮則暫未置評。
值得注意的是,此舉也意味著陳立武將繼續執掌英特爾,儘管川普日前曾以其與中國存在「重大利益衝突」為由,公開要求他辭職。
或複製稀土產業投資模式,晶片同業壓力漸增
彭博分析,川普政府可能複製先前國防部入股稀土業者MP Materials的模式,結合股權投資、保證採購、貸款與民間融資,為英特爾輸血。這也可能令輝達(Nvidia)、超微(AMD)、高通(Qualcomm)等晶片設計業者承受下單給英特爾的壓力,以強化美國製造。
然而,即便獲得政府奧援,英特爾與台積電在先進製程上的差距,短期內仍難顯著縮小。
陳立武「留下好印象」,14A製程或成談判籌碼
Bernstein分析師團隊指出,陳立武在白宮的會面似乎「留下了好印象」,未來可能藉由與川普內閣持續對話,爭取更多資源與客戶承諾。英特爾過去對14A及後續製程態度保守,若獲支持,可能轉為積極投入,並「有價」尋求政府協助找客戶。
分析師認為,川普政府或將要求英特爾確保新製程在美國落地,以配合將先進半導體製造遷回美國的產業政策,即使這不一定符合股東最佳利益。
製造與設計事業分拆再度浮現
在洽商過程中,英特爾是否分拆晶圓製造與晶片設計事業再度成為討論焦點。Bernstein分析,若晶圓代工事業仍無起色,貿然分拆可能造成政府與客戶「巨額損失」,而自行扭轉頹勢則可避免此舉。不過,一旦分拆,對英特爾內部與市場生態的衝擊將極為劇烈。
川普的「大禮」恐附帶條件
Bernstein並未揣測最終協議細節,但指出川普先前要求輝達與超微若恢復向中國銷售晶片,須繳交15%在中營收作為代價,因此英特爾若獲「大禮」,很可能也需付出相應條件。
同時,外界也懷疑川普政府最終是否會迫使陳立武切斷其在中國與科技投資業者的業務連結,目前看來可能性不高。
產官合作趨勢延續,市場觀望反應
Wolfe Research分析師卡索指出,陳立武成為川普施壓對象,與其對新製程的觀望態度有關。若會後英特爾決定加碼14A製程投資,股東可能被迫承擔更多風險。
市場人士認為,此案若成局,將成為美國政府與科技業深度綁定的最新案例,也反映川普政府在產業政策上的強勢作風。對英特爾而言,這不僅是資金與信心的補充,也可能是重新調整技術布局與市場策略的轉折點。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