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集有書有扭蛋 展品看匠人極限 國際活版節首辦 發掘印藝萬千瓣
【明報專訊】活版印刷出現之後,帶來劃時代的改變,人們毋須再苦苦抄寫,或是雕版印刷;但現在莫說是活版印刷,連按個鍵列印實體文件、印刷實體書籍都像在慢慢退場。這讓人疑惑,活版印刷還有什麼價值?持續推廣版畫藝術的「當代印藝」下周在PMQ元創方舉辦首屆「國際活版節2025」,聚集世界不同角落還在堅信活版印刷有價值的匠人,嘗試告訴我們活版印刷還有千變萬化的可能。
印刷機也可隨身用
一連3日的「國際活版節2025」將有一連串緊扣活版印刷這個主題的活動,包括印藝夜間市集、當代活字印藝國際作品展、木活字海報印刷工作坊、講座對談和電影放映等。記者留意到印藝夜間市集特別寫明是「夜間」,由下午3時開放至晚上9時,稍遲於一般藝術市集,便問當代印藝高級項目經理黃洛尹用意為何,她笑說:「最主要是考慮到夏天的天氣!」而且,她說今年年頭開始籌劃「國際活版節」時,坊間多討論夜市、夜間活動,既然小食類的市集可以在夜間舉行,印藝類的市集或許也能試試看,於是她便邀來18間來自9個地區的活版印刷工作室和藝術家。來自東京的「九ポ堂(Kyupodo)」紙製品印刷精緻,融入不少天馬行空的小故事,黃洛尹說她特意查過卡片上那些日文的中文意思,也跟記者分享了數個小故事,確實讓人會心微笑;來自愛沙尼亞塔爾圖(Tartu)的「TYPA Centre」在2020年印刷特別版《小王子》,全書每頁都是以活版印刷,今次市集將會小量出售手工和機器兩種裝訂版本。每一本的尾頁都印有版數(edition),黃洛尹向記者展示的那一本是手工裝訂,原來是她幾年前購入的「私伙嘢」,書尾頁印着「12」,即是手工裝訂的第12本。
來自台北的「一間印刷行」帶來曾獲台灣「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的「一張名片:隨身活版印刷機」,黃洛尹再次拿出她的「私伙嘢」向記者示範用法,只見小小機身裏,藏了排版框,只要排列好字粒、用黑角填充間隔,拍上墨,放上卡片,手動一刷,便能印刷出活字卡片。本地工作室「Aoto Letterpress 歐圖印刷」和「ditto ditto」都會擺攤,黃洛尹說兩家都是本地少數仍然持續推出印藝產品的工作室,當中「ditto ditto」推出很多以香港為主題的產品。本地代表當然也少不得東道主「當代印藝」,他們將會售賣不同印藝文創產品,例如用海德堡風喉照鏡印刷機把活版印刷4個步驟的圖像印成明信片,又製作了「香」、「港」、「活」、「字」、「心」等放大版字粒,放進扭蛋讓來訪者碰碰運氣。
細細字粒繞成宇宙
活版節的另一重頭戲是當代活字印藝國際作品展,將展出亞洲及歐洲6名藝術家如何挑戰活版印刷的邊界。其中一個作品是波蘭藝術家Robert Sawa的Miasto Poezji (with circles),黃洛尹說:「我由一開始接觸letterpress(活版印藝)時,已經在facebook follow他,看了他的東西很久,因為他會很瘋狂地用很多很小顆的英文字粒,當成不同的pixel(像素),把它們製作成圖像。」而Miasto Poezji (with circles)正是把字粒排成圓形,「較少人會用字粒排成圓形,它還要像一個宇宙,由很多個圓形組成,這個很需要時間去排,他一個A2海報大小的作品只是排(字粒)也排了一兩個星期……很高興他願意寄作品來,甚至他已經答應展覽後作品會留給我們保存」。
瑞士藝術家Dafi Kühne的作品Kunststipendien der Stadt Zürich,黃洛尹說乍看未必覺得是活版印刷的作品,但中間一排字是排字粒,其他帶陰影的字則是藝術家用膠版逐一剪裁出來印刷。成品看似只有3種顏色,但黃洛尹說藝術家至少印了20個layers(層),才做出這樣的視覺效果,她還笑說這個藝術家的宗旨是所有作品都不可以PDF的形式離開他的工作室,一定要用手印出來才可以。
亞洲代表則有本地詩人陳麗娟一組5幅的作品,黃洛尹說陳麗娟不是基於一首詩或一個文本去執字粒,「譬如(作品)主題圍繞天上的雲,她便站在字架『鳥』字部那堆字粒前,隨意地執出『鳥』字部的字出來,再配合絲印,將兩種不同印刷的媒介混合使用」。
當今混合創作多途
參加活版節的工作室和藝術家有來自本地,也有來自世界各地,黃洛尹從中觀察到國際間的活版印藝各有什麼特色?「歐美的作品較大型,我想其中一個原因是器材上,他們比較多proofing press(打稿機),印刷的面積限制沒那麼大。而且因為印版可以平放,字的排列靈活性會較大」,她續解釋,「而我們現在主要用的,譬如海德堡,都要把字排得很整齊,像一個磚般鎖在框內,變相不能排圓形或其他不規則形狀」。文字上,歐美用英文或其他語系,較易接觸到木活字(wood type)——使用木頭為原材料製作的活字——而印刷漢字的工作室則較常用鉛活字,字會較木活字的小,作品尺寸也因而相對小型。但無論是海內外,黃洛尹都留意到現在常見的活版印刷作品,除了活字,還會混合如書法、絲印、版畫等不同創作方式,所以她希望到訪「國際活版節」的來者除了買到心頭好外,也能發掘看似失卻實用性、藝術家更多視之為創作方式的傳統活版印刷,可能性還能有多大。
國際活版節2025
日期:7月25至27日(周五至日)
時間:下午1:00至晚上9:00
地點:中環鴨巴甸街35號 PMQ元創方地面廣場
文:譚雅詩
設計:賴雋旼
編輯:謝秋瑜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