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音樂 自閉童練出自信助社交
【明報專訊】自閉症兒童在社交溝通上有不同程度困難,生活模式較為靜態,運動技能亦較差。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設計了跆拳道結合音樂治療的訓練。跆拳道的踢、打和防禦動作不但提升自閉症兒童的肌肉力量和身體協調,同時增加他們的自信和社交能力,結合音樂律動亦有助改善注意力及穩定情緒,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加乘作用。
自閉症譜系障礙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簡稱自閉症,是一種複雜的發育障礙,患者通常有社交、溝通和語言障礙,以及狹隘興趣等行為特徵。據估計,全球每100名兒童中約有1名患有自閉症。
生活靜態 運動技能較差
除了以上主要表徵外,患者也會有不同症狀組合,例如自閉症兒童可能同時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焦慮症、抑鬱症、睡眠障礙、腦癇症,甚或智力受損等。另一方面,由於自閉症兒童在社交溝通上有不同程度困難,生活模式較靜態,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較小,運動技能亦較差。
患肥胖症風險較高
上述種種都會增加自閉症兒童患上慢性疾病的風險。有研究顯示,自閉症兒童患上肥胖症比率亦較正常發育的學童高。為了改善不同問題,很多家長會針對個別行為特徵,編排小朋友參加各類不同的專門訓練。可是,過度密集的訓練有可能讓家長和小朋友疲於奔命,家長在照顧他們的同時也承受很大壓力。
回顧過往研究,運動不但有助提升自閉症兒童的運動能力、專注力、學習和社交能力,更有助患者減少重複行為。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的研究團隊一直致力探討運動訓練對自閉症兒童身心發展的效果,而最近一項研究,是從家長視角探討自閉症兒童參加由團隊設計的跆拳道結合音樂治療元素的訓練班,觀察孩子的變化及家長的反思。
跆拳提高活動能力 增社交技能
這項研究採用自我敘事方法,讓家長分享他們從鼓勵孩子參加訓練班、孩子在訓練過程中的變化,到孩子成功完成訓練班的經歷與觀察。研究顯示,跆拳道訓練不僅提高兒童的身體活動能力,還增強社交技能。許多家長反映,孩子參加訓練班後,學會了跆拳道基本的踢、打和防禦動作,這不僅提升他們的肌肉力量,也加強靈活和協調度。另外,孩子的自信也增加,很多家長反映小朋友變得願意和家長分享課堂學會的招式,亦願意在家人面前表演。家長觀察到,孩子在跆拳道訓練中逐漸掌握複雜的動作模式,如轉身、跳躍和快速反應,這些技能的提升使他們在日常活動中更加靈活。例如,許多孩子在玩耍時能夠更好地控制身體,避免跌倒,並能更自信地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這種運動能力的進步不僅有助身心發展,還激發他們對運動的興趣。
同時,家長觀察到孩子在社交互動中的進步。許多自閉症兒童在跆拳道訓練中逐漸學會如何與同齡朋友交流,甚至開始主動參與小組活動。家長亦提到,孩子在訓練課堂變得更願意與其他小朋友分享,並且多了主動用言語表達他們的需求,這是以前難以想像的情况。這樣的變化不僅提升他們的社交能力,也幫助他們建立友誼,增強對社交環境的適應能力。
音樂引導訓練 情緒變穩定
另外,音樂治療的結合也起到關鍵作用。研究中,家長提到音樂節奏和韻律讓孩子在訓練中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提高參與感。當音樂伴隨跆拳道的動作時,孩子顯得更加投入,這不僅讓訓練過程變得有趣,也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家長觀察到,當孩子在音樂引導下接受訓練,情緒變得更加穩定,也表現得更積極。
喜見子女進步 紓緩照顧壓力
更重要的是,家長在觀察到孩子的進步後,對自閉症的理解和接納也顯著提升。許多家長在分享中提到,看到孩子在訓練中展現出的能力和變化,使他們對孩子的未來充滿信心。這種正向心理轉變不僅影響家長的情緒,也進一步激勵孩子在其他領域的發展。而家長也積極尋找更多活動和資源,以支持孩子的健康成長。
定期參與體能活動,讓自閉症兒童養成運動習慣,對他們身心成長必定有幫助。在開始時,部分孩子可能會抗拒、鬧情緒。因此,家長的鼓勵、堅持和參與很重要。當孩子適應了新環境,他們便會投入在活動中。當家長看到孩子進步,相信亦可紓緩他們在照顧孩子時的壓力,促進家庭融洽。
上述研究詳情可瀏覽:
文:余頌華(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