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手機|學童常玩手機易傷腦,使用逾1小時成績大跌,使用3小時學習能力歸零!防沉迷需由家長做起
沉迷手機|現代人機不離手,即使學生每日都會花時間用手機。但手機用得多,甚至會造成難以逆轉的後果。日本有研究發現,學童每日使用超過1小時手機,成績便會開始下降,假如使用超過3小時,即使再付出更多努力溫習,都無補於事!編輯:YK@Medical Inspire │ 圖片來源:東北大學、shutterstock
沉迷手機|學童常玩手機易傷腦,使用逾1小時成績大跌,使用3小時學習能力歸零!防沉迷需由家長做起
日本東北大學由2010年開始,與仙台市政府合作,追蹤研究市內7萬名中小學生長達十年。研究收集了學生的考試成績、使用手機時間及睡眠時間作統計。結果發現,當學童使用手機超過一小時,成績就會開始下滑,使用手機越多,成績也會隨之變得更差。若學童使用手機逾3小時,即使他們投放更多時間溫習、有足夠睡眠,都無助於改善學業成績。數據顯示,使用手機少於1小時的學童,有逾7成都能取得50分(偏差值)以上,但使用手機2-3小時的組別,相關數字就只剩下約2成﹐而使用時間超過3小時的學童,更完全沒有人可取得50分以上。
研究團隊:沉迷手機阻大腦發育
研究同時監測了223名學童的大腦,結果發現大腦有部分區域在3年間幾乎沒有發育,特別是負責連結腦部不同區域的白質神經纖維網絡。負責研究的川島隆太教授指,初中階段的學生正值前額葉皮質發育時期,而這一部分會影響到溝通能力。假如過度使用手機,就可能會令前額葉皮錯過發育機會,最終影響溝通能力。他強調,只要改變沉迷手機的壞習慣,大腦功能就會逐漸恢復。
事實上,我們在2015至2017年追蹤了同一組學童,發現能將使用手機時間控制在1小時內的學生,成績都有進步。
港小學生現沉迷電子產品跡象,假日可用6小時
2024年,香港基督教女青年(女青)會曾進行研究,調查本港小學生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結果發現,小學生於平日平均花4小時使用電子產品,而假日更會使用6小時。
調查按年級分為初小(小一至小三)和高小(小四至小六)兩組,而高小組別的情況較為嚴重,平日與假日分別可花費5.2及8.2小時使用電子產品。調查同時發現,小學生使用電子產品時間與家長使用時間成正比。平均而言,家長每使用多1小時,兒童就會使用多2小時4分鐘。女青呼籲,如家長不希望小朋友沉迷電子用品,就應以身作則,減少使用電子產品,騰出時間參與家庭活動,強化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