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劇痛反覆發作 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成為新選擇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43歲的陳女士原本身體狀況良好,某日卻突如其來地出現左側臀部劇烈疼痛,並伴隨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延伸至大腿與小腿,導致她走路困難,連日常生活起居都受到明顯影響。初期她選擇在家休息,並服用止痛藥以進行保守治療,但疼痛指數卻持續上升,一度達到8分以上。
在狀況未改善下,她決定前往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疼痛科求診,疼痛科主任醫師賴烱文診斷,確診為高位椎間盤突出,並在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施育彤的建議下,陳女士接受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後迅速康復,順利重拾生活品質。
急性神經壓迫 介入性治療短暫奏效後症狀再度惡化
賴烱文醫師說明,陳女士初診時的疼痛區域符合典型的坐骨神經走向,屬於急性神經壓迫的表現。初步評估後,團隊替她安排進行選擇性神經根阻斷術與尾椎硬膜外注射,期望透過介入性治療控制疼痛,延緩或避免手術的可能。
然而,在接受多次治療後,雖然疼痛曾有短暫緩解,但症狀隨即復發,甚至開始出現腿部無力、步態不穩等現象,顯示神經壓迫可能持續惡化,進入進一步損傷階段。
MRI發現椎間盤突出與游離 即刻轉診腦神經外科
為求精準診斷與後續決策,賴烱文醫師進一步安排陳女士接受腰椎核磁共振(MRI)檢查。檢查結果顯示,陳女士在腰椎第四、第五節出現一塊巨大椎間盤突出,且椎間盤碎裂後的部分已向上(頭端方向)游離,並直接壓迫神經根。這類特殊型態的椎間盤突出,在臨床上雖較少見,卻經常造成嚴重的神經症狀,並對保守治療的反應不佳。
由於影像與臨床表現皆顯示病情有惡化風險,疼痛科立即將個案轉診至該院腦神經外科進行專業處理。
游離型椎間盤碎片壓迫神經 儘速手術避免永久性傷害
施育彤醫師接手後,詳細檢視了MRI影像與陳女士的神經學評估結果,確認她的症狀正與游離椎間盤碎片所處位置高度吻合。施育彤醫師表示,這類椎間盤突出屬於「游離型」,即碎裂的椎間盤組織脫離原本位置並移動,容易卡壓神經根,造成劇烈疼痛與功能退化,診斷不易,治療也更具挑戰性。
儘管陳女士已接受多次保守性與介入性治療,但神經壓迫持續惡化,且出現肌力下降現象,已達手術介入的標準,若再延遲處理,恐導致神經損傷無法逆轉。
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效果佳 術後當天可下床行走
考量到陳女士年紀尚輕,且有明確的生活與工作功能需求,施育彤醫師建議,採用脊椎內視鏡微創手術進行治療。這類手術方式僅需在患者背部開一個微小切口,藉由高解析內視鏡導引,直接進入椎管,精準移除壓迫神經的椎間盤碎片,無需大範圍剝離肌肉或骨頭,對組織傷害小、恢復期短。
手術過程順利,術後陳女士幾乎立即感受到疼痛顯著減輕,當天便可自行下床行走,恢復情況良好。她表示,一開始非常害怕手術,但疼痛已經影響正常生活,後來選擇手術是正確的決定。
保守治療很重要 但應警覺神經壓迫警訊
施育彤醫師強調,對於腰椎間盤突出或滑脫的患者而言,保守治療始終是第一線選擇,包括藥物控制、物理治療、神經阻斷、射頻熱凝術等非手術方式,都能有效幫助大多數患者緩解症狀。然而,一旦病情出現以下徵兆,如疼痛劇烈惡化、肌力下降、走路困難、排便排尿障礙等,就應儘速尋求神經外科專業評估。
因為神經組織一旦受損過久,有可能產生永久性損傷,錯過黃金治療期,後續即使手術也難以恢復完整功能。因此及早診斷、正確分流治療,才是減少長期疼痛與功能退化的關鍵。
結合多專科合作 為患者提供完整脊椎健康照護
陳女士的康復案例顯示,從疼痛科的早期介入到神經外科的精準手術,充分體現跨科別協同合作在現代醫療中的重要性。透過正確的診斷流程與個人化治療策略,患者不僅能夠有效緩解疼痛,更能快速恢復日常生活能力。未來在面對類似腰椎神經壓迫性疾病時,民眾應具備基本判別能力,及早就醫、避免拖延,才能真正達到長期健康與生活品質的雙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