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無疤」抗癌新頁!腫瘤消融「碎化刀」高強度超音波瞄準癌細胞
癌症連續多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而在臨床治療上,除了傳統的手術和化療,微創介入治療的發展備受矚目,它的共通原理是以探針或導管將各種能破壞癌細胞的能量導入,達到微創又能消滅腫瘤的目標。
「手術的破壞性太高,那我是不是可以把有腫瘤的地方破壞掉就好,這樣就不用開個傷口把它挖掉再把它關起來,這就是癌症微創介入治療的起點。」
談到治療癌症,朝向微創是趨勢,也是外科醫師的使命。台大醫院癌症微創介入治療中心主任黃凱文說明,微創治療的結果可以和手術切除分庭抗禮,達到根治癌症的境界,但它造成的傷口卻能夠極其細微,幾乎只有一兩毫米上下的針孔大小傷口,這正是任何手術所達不到的微創程度。
怎麼做才能「微創」介入「惡性腫瘤」?
走在尖端醫療的領域,就必須明白「減少不必要的傷口」、「病患可以當日出院」是醫師和病患共同期待的目標。朝著這個方向,在微創介入治療中心的手術室裡,細微的導引探針(probe)或導管(catheter),是最主要的治療工具。
這些針管,會把足以滅除癌組織的物理能量如熱能或電流,導入腫瘤,以達到腫瘤及局部區域壞死的目的,也就是所謂腫瘤消融(ablation)。這時,也開始要考驗醫師技術,如果醫師運用得宜,消融區能有效覆蓋所有癌細胞,那麼除了可以根治癌症,還只會有針孔大小的傷口。
消融治療法的稱呼,為什麼都有「刀」這個字?
黃凱文笑稱,許多病人一聽到自己可以做「射頻刀」治療,都會以為醫師會拿真正的「刀」來施做手術,他解釋,其實像射頻刀、微波刀或海扶刀等等,這些其實都不是真正的刀,但它們是手術的一種。
換句話說,它們都是利用高能量聚焦技術,對體內病灶進行治療,效果類似於傳統手術的「切割」,但不需要實際開刀,因此被形象化的稱之為「刀」。
腫瘤消融的能量好抽象,到底有哪些?
目前臨床上所使用的微創介入腫瘤治療技術,可以分為:聲、光、冷、熱、電、流、鏡、刀 8 類醫療技術及儀器,這些都是目前醫學上經過實證且可以在醫療院所合法執行的最新技術。黃凱文解釋,在臨床治療中,每一種能量都有它適合運用的器官位置,它們將協助病患消滅惡性腫瘤。以下圖表將更詳細的解析各種能量搭配的腫瘤消融技術。
什麼是「射頻刀」?
射頻消融是目前最廣泛使用的腫瘤消融技術,醫生在導引影像,像是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的定位下,把極細的電極針準確插入腫瘤區域。
治療時針頭會放出無線電射頻電波,電波經過的組織,會因離子激盪擾動而產熱,此時治療區內的溫度會開始上升,當區內溫度達到 60℃以上,治療區內軟組織包含腫瘤便會被燒灼壞死,所以也俗稱電燒。
黃凱文表示,以「射頻刀」治療癌症已經越來越普遍,因為以尖端醫療來說它相對經濟實惠,且健保有給付。不過在限制上,以單一腫瘤 5 公分以下,或 3 公分以下且少於 4 顆肝腫瘤的患者為合適的族群。
什麼是「微波刀」?
相較於射頻刀,微波消融溫度更高、速度更快,聽起來還是有點抽象?黃凱文用更白化的方式解釋,其實這微波跟我們一般家裡用的電器微波爐是一樣的原理,只是微波爐是把所有的微波匯聚在一個盒子裡面。
微波刀一樣運用探針插入腫瘤區域來進行治療,探針比射頻針粗一些,而它所導入之微波能量是一種高頻率電磁波;微波籠罩範圍中的極性分子,主要為組織中的水分子,會以每秒 20-50 億次高速震動,分子摩擦產生高溫,而造成局部凝固性壞死。
微波刀的使用方法以及適用腫瘤型態跟射頻刀幾乎一樣,不過,它可以提供更快及更大的消融區域,除了治療肝癌、肺癌,也可以用於甲狀腺、乳房或是子宮腫瘤的治療。
什麼是「冷凍刀」?
黃凱文進一步說明,除了前面提到的高溫,當然也有低溫,就是所謂的氬氦刀、液態氮刀,它們都是冷凍消融。
冷凍消融的原理是,進入病患體內的針尖會結成一個冰球,冰球隨著給予低溫的時間不一樣,冰球就越來越大,等這個冰球整個覆蓋住腫瘤,在融掉之後,並經過反覆的操作,裡面的腫瘤就會壞死。
黃凱文強調,冷凍速度的快慢決定腫瘤細胞內是否會形成冰晶,每分鐘降 100℃,有利於細胞內冰晶形成,以達到最佳凍死腫瘤細胞目的,而當溫度回升到達零下 10℃時,腫瘤細胞便會瓦解死亡。
不過,冷凍消融的探針較粗,大尺寸的探頭,雖然可以加大消融範圍,但因為治療時會出現 較大針孔,因此出血的風險也跟著上升。最常用在肝腎肺及攝護腺的惡性腫瘤治療。
什麼是「奈米刀」?
「我們的身體有些器官,像是胰臟、大腸,它們既怕高溫也怕低溫,長在這些器官上的惡性腫瘤,如果用熱能或是冷凍治療真的不行;一直要到奈米刀、碎化刀的出現,才終於有了治療突破。」
黃凱文說明,奈米刀本身是用電流,它的針尖會放出兩三千伏特的電壓。
怎麼個治療原理呢?醫師要將 2 支到 6 支不等的電擊天線針插入腫瘤內,然後使用高電壓,長脈衝的電流,經由成對的電擊天線進入人體,流經天線周圍區域,在此區域中,細胞膜會穿孔,細胞膜內外失去平衡,離子內外流竄,細胞膜失去保護細胞的能力,接著細胞便因而凋亡,受影響區域隨即被消融壞死。
「奈米刀這樣的技術,因為它沒有發熱,所以消融區的旁邊,即使有血管腸子這些怕熱的身體結構,也不會產生影響。」
更具體的說,像是第三期無法手術的胰臟癌,幾乎都是使用奈米刀消融處理。醫師會透過影像導引將電極針置入病人身體,然後計算電極針與腫瘤的作用體積關係,接著電極針套組開始釋放奈米刀系統的高壓脈沖,這個過程稱為不可逆性電穿孔反應。
什麼是「海扶刀」?它跟「碎化刀」是一樣的嗎?
現在的女性,可能多多少少都有聽過「海扶刀」,因為它是治療婦科疾病的新利器。黃凱文用專業的角度說明,海扶刀是一種利用超音波能量,在體內精準聚焦並產生高溫以達到消融腫瘤組織的無創治療技術;換句話說,它不必使用刀具,就可以治療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所以完全不會在皮膚上留下開刀痕跡。
「那麼,既然海扶刀這麼好?也是聚焦超音波的碎化刀為什麼還要出現呢?」黃凱文解釋,其實海扶刀和碎化刀,它們的原理跟能量使用是一樣的。不過,適應症不一樣,且海扶刀是「發熱」聚焦超音波,碎化刀是「不發熱」的聚焦超音波。
黃凱文進一步解釋,所謂適應症,就是合理合法使用在什麼器官上面。海扶刀在台灣大部分都是使用在良性腫瘤,像子宮肌瘤,當然也有一些在醫美使用;碎化刀是使用在癌症上面,因為,碎化刀是一種「不發熱」的聚焦超音波,特別適合於腹腔內位置困難,無法手術及傳統電燒治療的惡性腫瘤,這是它與海扶刀最大的差別。
「碎化刀」肝臟、胰臟臨床試驗,將於台大醫院進行
「手術室已經準備好了,現在就等碎化刀機器進來。」
台大團隊對於高難度腫瘤手術及消融,堪稱亞太地區中最具經驗,為了發展聚焦超音波癌症治療,台大醫院十年前就成立癌症微創介入治療中心。
因為碎化刀不發熱的特性,特別適用於位置複雜、無法手術及電燒的惡性腫瘤。這樣的非侵入性技術,無需針頭、輻射線或手術,降低患者治療時的身體負擔。目前歐美已用碎化刀治療肝癌,根據臨床數據顯示,患者術後恢復良好。接下來,台大醫院將開始進行碎化刀肝臟跟胰臟相關的臨床試驗。
癌症微創介入治療,最殘酷的事實是什麼?
介紹完前述這些厲害的癌症治療尖端醫學,可以得到一個共同的結論,那就是這些微創消融技術,可以讓癌症病患,最大幅度的減少手術創傷,甚至治療的當日就可以出院、無需住院觀察。
但是,黃凱文強調,這些技術能夠被使用「必須建立在惡性腫瘤的發現屬於早期階段」,如果腫瘤已經擴散移轉,那麼患者多數還是只能走傳統治療方式,因此,定期篩檢、早期發現病兆,絕對是守住健康的第一步。
文/劉ㄧ璇、圖/江宏倫、楊紹楚
諮詢醫師:台大醫院癌症微創介入治療中心主任黃凱文